 |
罗飞,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经验分享国际交流合作专家组副组长、重庆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科科长、重庆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具有丰富的疫情防控处置经验。 |
“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一定要对来访的工作人员如实相告;核酸检测时戴好口罩,不要轻易触碰采样台……”8月30日,“防疫科普365”主题宣传“云”访谈直播活动如期举行,重庆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罗飞就当前市民普遍关心的防疫问题作出了一一解答,并与观众进行了网上互动。
“接到流调电话怎么办?”“核酸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条条弹幕带着观众的困惑在直播间不断跳动着,“如果接到了流调电话请不要惊慌,要如实地向工作人员介绍自己的情况。”罗飞说,我们平时的聊天记录,发布的微博、抖音,随手拍下的照片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家回忆行程的方法。同时,除了依靠乘车记录、支付记录等大数据手段,固定的生活方式,朝夕相处的朋友、同事也都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曾经活动的轨迹。
“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针对市民的提问,罗飞提醒市民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1米间距,不要随意触碰采样台和其他物品,采样完成后要迅速戴好口罩有序地离开现场。
目前,我市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此,罗飞针对市民出行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他表示,近期非必要不离渝,如确实有出行计划要在出发前对目的地的疫情情况和防疫政策有所了解,还要评估自己以及随行人员的健康状况,准备好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在旅途中做好行程记录,包括乘坐交通工具的班次、时间和座位号,停留过的餐馆、宾馆和其他场所相关信息,返程后按照市防控政策做好分类管理。
罗飞介绍,近期我市发生多起市外输入引起的本土疫情,呼吁广大市民不要前往高中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疫情的地区,来渝返渝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报备,落实“入渝即检”“3天2检”等防疫政策。
在回答关于风险区降级的标准时罗飞介绍,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后,降为中风险区;再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后,降为低风险区。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同时罗飞提醒,风险区降级不等于降防,仍然要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外出时佩戴好口罩,保持1米社交距离,不聚餐不聚会,勤洗手,常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近期,我市疫情出现的病例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原因是什么?罗飞解释,首先是因为奥密克戎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下呼吸道感染比较少,肺炎发生率比较低。其次,目前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增高,疫苗接种人群重症比例明显较低。此外,核酸检测及时、在风险人群筛查和主动核酸检测的人群中,多数感染者仍在潜伏期等因素,从而导致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