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化石标本碰上“元宇宙”,你想“召唤”哪只史前动物?科学家揭秘1.4万年前的古人类“蒙自人”长啥样科学家证明大角鹿长了“大下巴”是为吃草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当化石标本碰上“元宇宙”,你想“召唤”哪只史前动物?
科学家揭秘1.4万年前的古人类“蒙自人”长啥样
科学家证明大角鹿长了“大下巴”是为吃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家证明大角鹿长了“大下巴”是为吃草

新华社记者 金地 张泉

  生活在约700万至7700年前的大角鹿,拥有最长可达4米的硕大鹿角,是化石物种中的“明星”。它们的下颌骨十分特殊,普遍存在肿厚现象,学界对其功能有多种猜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最新研究证明,大角鹿的“大下巴”可能有利于承受更大的外力,与取食偏硬或富含纤维的食物相关。

  “下颌骨主要的功能是咬合和咀嚼,其形态经常被作为推断食性的重要依据。”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娇说,此次研究选取驼鹿、水牛、家马三种现生大型食草动物,与发现于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的肿骨中华大角鹿下颌骨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它们食性上的差异。

  “三者体形与大角鹿接近,驼鹿下颌骨十分纤细,而水牛和家马的下颌骨更加结实。三者食性上也有细微差别,驼鹿以取食嫩叶为主,水牛和家马以取食富含纤维的草为主。大角鹿与驼鹿都拥有硕大的鹿角,但其下颌十分肿厚,甚至比水牛和家马的下颌骨更结实。”付娇说。

  此次研究发现,大角鹿的下颌骨与水牛、家马的下颌骨结实程度相近,而驼鹿的下颌骨十分脆弱。下颌骨的结实程度常与其食性相关,证明大角鹿虽为鹿科动物,却可能与水牛(牛科)和家马(马科)一样,可以进食富含纤维的草料。这为大角鹿选择性取食富含钙、磷等利于其大角生长的营养物质创造了条件。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古生物学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