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当古老文明遇到前沿科技全国首个全车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在永川发放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大数据平台在渝中上线重庆举办5G应用征集大赛
第07版:科技创新·项目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当古老文明遇到前沿科技
全国首个全车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在永川发放
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大数据平台在渝中上线
重庆举办5G应用征集大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古老文明遇到前沿科技

连丽敏

  三星堆作为文博界的“顶流”,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风格让人为它着迷,一下想“穿越”回神秘的古蜀王国一探究竟;一下想深入考古发掘现场,第一时间拆开文物“盲盒”。如今,依靠数字科技手段,一部手机就能带人们在虚拟世界瞬间实现这样的想法。

  不只三星堆,长城、敦煌等文博界大咖纷纷牵手高科技,古老文明在前沿科技的助力下跨越时空、永恒闪耀、活灵活现。

  活起来的“顶流”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打开H5页面,就能进入《三星堆奇幻之旅》节目构建的数字空间,代表现在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代表未来的“三星堆数字博物馆”和代表过去的“古蜀王国”逐一呈现在眼前。

  进入“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无论是穿越林间时树枝发出的晃动声,还是阳光下光影浓淡的变化,都在用灵动的细节构建逼真的体验,让人沉浸其中感受考古发掘的乐趣。

  这是云端实时渲染技术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在文旅领域,云端实时渲染技术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大量的文博现场都可以实现虚拟空间构建,让观众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历经千年风雨的长城也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不久前,在“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内,综合创新多项技术打造的“数字长城”亮相,用户通过手机就能立即“穿越”到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不仅可以直观体验长城的沉浸式场景,还可以通过考古、清理、砌筑、勾缝、砖墙剔补和支护加固等互动,了解关于长城的常识和修缮知识。

  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时代联结。

  突破时空的力量

  提到敦煌,最被世人惊叹的要数石窟内的一幅幅壁画。那些用泥土、草料、木料、矿物颜料等制作出来的壁画精美而脆弱,在时间的作用下,褪色、颗粒化、剥落等老化问题成了不可逆的现象。

  在和时间赛跑中,数字技术大显身手。敦煌是国内较早一批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数据采集的文博机构。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敦煌已积累了280多个洞窟文物数字化的数据,虚拟世界里的莫高窟成为永恒。大量的数据还被广泛应用于敦煌学研究、敦煌石窟考古、敦煌美术临摹,以及敦煌壁画展览等诸多领域。

  2020年春节,受到疫情影响,敦煌莫高窟曾宣布暂停开放参观。当年2月20日,基于数字技术,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合作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加急上线。通过这个小程序,人们可以线上参观莫高窟,进一步降低普通公众了解、认识莫高窟的门槛,让随时随地‘到访’莫高窟成为可能。据统计,过去两年来,总共有5000万用户通过手机“云游敦煌”,这相当于线下莫高窟年游客数的19倍。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止于疫情之下的应急之举,它已成为延展文博机构价值的重要手段。不久前,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宣布打造“数字藏经洞”,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藏经洞壁画细节,重现敦煌遗书背后的历史情境,让线上游客能够一键“穿越”历史,了解藏经洞的前世今生。

  数字技术正在帮助传统文博界突破时空限制,拉近和大众的距离,特别是让更多年轻人沉浸其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力量。

  可以预见的惊喜

  近年来,我国数字文保迎来突飞猛进发展的好时机。全国文博机构以及头部科技企业、主流媒体、融媒体平台纷纷加入,通过5G、AR、VR、AI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对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化文化新体验等方面都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显示出国家对于文博与科技结合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未来,文博与科技二者叠加带来的惊喜或许远超想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