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柔的教养》图片新闻“小众”的种子专业逐渐升温万盛科技馆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万州二中科协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最温柔的教养》
图片新闻
“小众”的种子专业逐渐升温
万盛科技馆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
万州二中科协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众”的种子专业逐渐升温

王磊 王海涵

  随着多所高校公布录取分数线,一封封录取通知书被寄送到考生手中,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等一度“小众”的专业,也慢慢热了起来,成了人们热议的专业方向。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对种业人才的需求也同步扩大。

  强基计划、提前批次:

  把种子“抢到碗里来”

  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助理张战营介绍,该校普通专业中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种子专业”)是在农学大类下招生的,从近年的招生情况看,农学类专业逐渐受到考生青睐,第一志愿报考率每年提高10%左右,录取平均分数超一本线的差值每年上升8~9分,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2021年,该校“强基计划”第一年招生,就把种子专业纳入其中,当年全校最高分的考生正是选择了这一专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设立生物育种科学本科专业,其中,植物育种与动物育种两个方向,纳入“强基计划”招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也首次开始了“强基计划”招生,种子专业同样列入其中。不过相比上述两所学校的“强基计划”,从招生数量上看,更有力度的举措是,依据教育部将急需紧缺涉农专业通过提前批次录取的相关文件,2021年起,种子专业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15所高校,获得提前批次招生的资格。

  这种热度也蔓延到了普通高校。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长期在县城办学的省属本科院校,该校种子专业在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四省的提前批次一次性招录完结,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整体生源质量明显上升。该校该专业今年累计招收120人,计划较去年增幅50%。在招生计划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最低投档位次较去年提升了近5000位次,其中河南省录取最低分超批次控制线86分。

  该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分析,有了“提前批次录取”的加持,这一涉农专业人才“急需紧缺”的地位得到凸显,考虑到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一些有主见的考生将该专业作为首选。

  种业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

  种业人才“供不应求”

  过去“进口不旺,出口旺”的种子专业,近年来就业“供不应求”的形势日益凸显。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平均每年毕业生中有一半考上了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考上了农口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剩下的多数去了农业科技企业和种业公司工作。

  据该校提供的数据,在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安徽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入驻该校的种业公司达到40余家,近两年增长明显,2021年增幅达到45%。在部分上市种业公司,校友形成的传帮带体系,让毕业生就业形成规模效应。还有不少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抱团开起了种子服务公司,从事种子的销售。

  合肥丰乐种业水稻研究院副院长吴晓亮从事育种工作近20年。他观察到,近年来进入育种一线的年轻人增多了。据他分析,一方面,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科研力量越来越集中,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空间,企业渴望年轻的种业人才,他们专业对口、相对来说上手快;另一方面,随着“唯论文”观念的破除,国家鼓励科研人去田间地头搞创新,和专家联合攻关农业课题,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大。此外,随着老一辈科研人退休,人才梯队“断档”,年轻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位置。

  今年4月16日,在太空出差183天的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地球,一同归来的还有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遴选的16份种子——这是我国目前驻留太空时间最长的一批作物种子,有望获得一批变异类型丰富、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的原创性优良种质资源。

  近年来,该校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空间环境遗传效应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培育了系列植物新品种在产业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作物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