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区人员防疫指引掏耳朵不当会感染疾病生酮饮食是把“双刃剑”夏季谨防虫媒传染病
第14版:科技生活·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高风险区人员防疫指引
掏耳朵不当会感染疾病
生酮饮食是把“双刃剑”
夏季谨防虫媒传染病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掏耳朵不当会感染疾病

唐亦

  把细长的挖耳勺或者棉签,伸进耳朵里,每一次触碰都是引来一阵酥麻。如果经过一阵摸索,能从里面挖出来一大块耳屎,那种由内而外的成就感,想必许多人都有过,让许多人欲罢不能。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掏耳朵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感染。

  掏耳朵可能诱发交叉感染

  外耳道乳头状瘤,由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例如在采耳店里,如果挖耳勺消毒不充分,不同的顾客用同一把工具,就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外耳道乳头状瘤表现为早期会出现耳道痒感、阻塞感或听力减退;之后挖耳可伴有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伴发感染时可出现流脓、耳痛。另外,还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

  外耳道乳头状瘤虽为良性肿瘤,但是有恶变为外耳道癌的风险,要及时就诊。

  经常掏耳朵

  这些风险趁早了解

  1.引起耳屎分泌异常,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经常挖耳朵,可能引起耳屎分泌异常,导致耳屎越来越多,而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2.耳屎越推越深,引发耳垢栓塞

  我国耳鼻咽喉学会指出,用棉签掏耳朵,反而可能让耳朵里的耳垢越推越深,长期累积就可能形成耳垢栓塞。

  一旦耳栓形成,就会出现耳痛、耳胀、眩晕、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引发炎症。

  3.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耳聋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有0.1毫米,工具深入耳道后稍用力不当,就会伤及鼓膜,导致穿孔。

  此时,一旦遇上耳朵进水或感冒,就容易引起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听力下降、眩晕、面瘫、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这些并发症很多都是致命的。

  如果急性中耳炎久不愈合,变成了慢性中耳炎,容易导致中耳结构逐渐被炎症破坏,造成永久的听力损失和耳鸣,甚至全聋。

  因此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就需及时就医检查。

  耳屎并非一无是处

  不用经常掏

  其实耳屎并非“屎”,耳屎在医学上又叫作“耵聍”,主要由脱落的皮肤细胞、汗毛以及耵聍腺分泌物等组成。不要以为耳屎是多余的,它其实也能帮助保护耳朵。

  耳屎不仅能阻挡外界的灰尘颗粒,也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进入耳朵,有着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耳屎还能缓冲声波对鼓膜的冲击,保护那些一直戴耳机的人;含有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让耳道深处的鼓膜不会干燥;耳屎内含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脂肪酸等,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从而具有轻度杀菌、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正确掏耳朵的注意事项

  1.掏耳朵前先洗净双手,以免将细菌等带入耳朵。

  2.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放进外耳道内,并且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即可将耳屎带出。最好不要使用挖耳勺等工具,以免损伤耳道或鼓膜。

  3.不要频繁掏耳朵,一般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此外,在外掏耳朵时务必保证用具消毒卫生,而在家用掏耳棒等工具时,也要做好专人专用、清洁到位,以免出现感染。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