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尽接 新冠疫苗接种须知洪涝灾害过后 谨防这几类疾病老年人小心运动损伤如何及早发现睡眠障碍
第14版:科技生活·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应接尽接 新冠疫苗接种须知
洪涝灾害过后 谨防这几类疾病
老年人小心运动损伤
如何及早发现睡眠障碍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涝灾害过后 谨防这几类疾病

杨雪帆

  汛期来临,易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灾害过后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是抗洪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洪灾发生后易出现哪些疾病?如何预防?

  容易出现哪些疾病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感染性腹泻、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手足口病等。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发生期间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压抑,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灾区卫生防病措施被损害等均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其他疾病。比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食物中毒、皮炎、中暑等。

  具体应做好这几点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对临时饮用的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消毒、烧开后才饮用,装水的器具必须保持干净。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来源不明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包装破损的或超出保质期的包装食品;不吃自行采摘的野生蘑菇和其他野菜。

  注意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做好病媒生物控制。防蚊灭蚊、防蝇灭蝇、防鼠灭鼠。清理垃圾积水,清除各种蚊蝇孳生地,保持房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

  关注心理健康。灾后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规律,如超过一个月仍未恢复,应向精神科医生求助或到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咨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