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乔平(左)为同事讲解操作。受访者供图 |
2016年的春节,天刚亮,涪陵页岩气田所在的焦石镇便喧哗热闹起来,街上时有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刘乔平站在窗边,目光随着窗外的嬉戏打闹,把思绪拉回到了家乡贵州,眼前浮现了一家人坐在桌前吃着年夜饭、聊着家常、谈着来年打算的场景,孩子稚嫩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正要和他讨要压岁钱……
“老刘,你快来看看,仪表数据波动很大,要好好检查一下。”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同事的叫喊声,惊醒了回忆中的刘乔平。他脸上的笑意退去,立刻带好相关设备往门口走去。
这样的过年方式已经数不清是多少次了。作为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的刘乔平,面对页岩气开发的众多难题,科研任务重,必须长年扎根大山,全身心投入采气事业中。在春节这种重大节日,为了保证千家万户“气不能停”,只能牺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对于家人,我心中有愧,但是无怨无悔。”刘乔平望向不远处被市政府命名的“页岩气开发功勋井”,目光如炬。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对环境保护、低碳生活都很重要,我国的资源储藏量非常丰富,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刘乔平介绍道。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刘乔平一直从事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有很深的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2013年,为了完成页岩气快速开发的目标,刘乔平作为江汉油田首批技术骨干奔赴涪陵焦石一线,加入气田开发队伍。
页岩气开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也大。当时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国内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且涪陵焦石坝地区处于山地,地质地貌条件特殊,环境十分艰苦。面对这些困难,刘乔平没有丝毫退缩,选择了迎难而上。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想、肯干,就总能化解一个个难题。”刘乔平说,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把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白天去山区里的井场勘探,观察记录气田的最新情况;晚上在档案室里查阅各种国内外文献,钻研开采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理论积累与实践应用,刘乔平攻克了复杂山地环境管网积液影响页岩气集输等难题,研究出了一系列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不仅在涪陵页岩气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气田的上产奠定了基础,对国内其他气田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同时,刘乔平还先后参与主持了许多国内重大课题项目研究。针对页岩气田降压稳产阶段地面集输关键技术研究,他集成了增压开采技术,形成了集输系统控压降技术,创新了集输系统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了增产页岩气19.09亿立方米,新增利润6.07亿元;针对气井中后期出现的气筒积液难题,他积极开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高效气举、物理消泡、智能柱塞举升等页岩气特有的排水采气技术系列,年增气逾12亿立方米……
在一头扎进采气技术的同时,刘乔平也关注到了科技智能化发展。他带领采气工艺技术人员开发了智能化采气管理平台,协助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省去了一部分人工操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在各行各业的趋势都是智能化,我们气田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希望将来能把智能化管理在气田上推广应用起来,提高生产效率。”刘乔平说。
不怕苦,能吃苦,不畏难,战艰难,是刘乔平工作的写照。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路上,他凭借着认真刻苦的“钻”劲,不断前进,跑出气田增产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