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脖子长是为了找“女朋友”科学家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的鳃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长颈鹿脖子长是为了找“女朋友”
科学家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的鳃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家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的鳃

新华社记者 金地 张泉

  人的中耳是让人类得以拥有灵敏听觉的重要器官。它和鱼类用来呼吸的鳃有何关系?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中耳由鱼鳃演化而来。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生态和演化前沿》上。

  盖志琨介绍,鱼类在眼睛之后、颌弓和舌弓之间,有一个位于背面的孔,这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喷水孔。喷水孔实际上是鱼类呼吸的进水孔,它与鱼类的鳃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只含有假鳃,不能进行氧气交换。此前已有充分的胚胎和化石证据证明,人类的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但鱼类的喷水孔又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困扰学界长达百年。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我国浙江、云南等地开展了长达数年的野外挖掘和研究工作,获得了珍贵的远古鱼类化石。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分析发现,原始的盔甲鱼眼睛后面的第一个鳃囊,代表了尚未退化的喷水孔,它是仍具有正常呼吸功能的鳃,能够通过鳃丝进行氧气交换,这为脊椎动物喷水孔的起源提供了最为确切的解剖证据和化石证据。

  而在鱼类不断演化、“登上”陆地后,由于面临全新的环境,不得不发展新的感官,以便在空气中更好地生存。已经失去呼吸功能的喷水孔逐渐演化为我们的中耳,而舌颌骨及与其相连的方骨和关节骨也逐渐退化变小,最终进入中耳,演化为中耳的3块听小骨,负责将声音传递给大脑。

  “因此,如果不是这些史前鱼类通过喷水孔呼吸空气的大胆试验,我们可能不会演化出如此敏锐的听觉。”盖志琨说,如果捏上鼻子,闭上嘴鼓气,会感到耳朵的鼓膜很胀,这说明我们的耳朵和口腔依然是相通的,而连通它们的咽鼓管,正是中耳的结构之一,它曾是鱼类吸入水流的主要通道。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