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工作者既有获得感又有使命感
第10版: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科技工作者既有获得感又有使命感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科技工作者既有获得感又有使命感
重庆实施“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成效明显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见习记者 云钰

    “人才管家”帮助人才办理档案转存服务。

    “金凤凰人才码”投入使用。

    图为渝北区青年人才成长驿站。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1年5月以来,重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了“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聚焦科技工作者急难愁盼问题和制约创新创造的关键堵点,形成20条工作清单,旨在为科技工作者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让“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全市构建起“市委领导、科协统筹、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41个市级部门齐心协力,结合职能拿出“硬招”“实招”,取得明显成效,让科技工作者既有获得感又有使命感,既收获了科技工作者的“好评”“点赞”,又激活了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思想政治上强化引领

  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去年7月,重庆市科技英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专题研修班在市委党校开班,邀请两院院士、中国科协和重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专题讲座,旨在引导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上来,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积极投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我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相结合,不断打通关键领域的技术堵点、断点,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参加为期3天的学习后,重庆连芯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燠激动地说。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激励科技工作者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是重庆实施“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

  不仅是专题研修班,我市还开展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学史明理”主题宣讲920多场次,覆盖26万余人次;编发相关学习资料,推动科技工作者及时跟进、全面系统学习,自觉做“两个确立”的捍卫者、“两个维护”的示范者。

  此外,为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市委还明确了联系服务专家215名,由市领导带头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市级部门负责人、区县领导干部至少联系服务1名科技工作者;建立“科技专员+联络员”服务模式,有力促进“近悦远来”人才生态逐渐形成。

  安居生活上关心照顾

  把好事实事办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

  前不久,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服务港正式“启航”,线上以“金凤凰人才码”与重庆高新区“渝快办”为依托,线下以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人才和就业服务专区为依托,推动“线上服务入网,线下服务进港”,实现人才服务“一站式”快捷办、“网上+掌上+码上+线上”智慧办。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CEO李德胜是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凰”领军人才,到科学城创业已有近一年时间。一直以来,他都想把全家人的户籍迁至西部(重庆)科学城,但因为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去了解和办理相关事务。

  最近,在“人才管家”帮助下,李德胜通过“金凤凰人才码”线上办理,很轻松就完成了落户申请,“很方便,节约了大量时间!”

  在安居生活上关心照顾,把好事实事办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能更好地增强他们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动力。

  据了解,我市自实施“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以来,通过打造“网上办、掌上办、线上办”的英才服务港,提档升级重庆英才“渝快办”,整合了68项公共服务、政策服务、市场服务事项,让科技工作者可通过电话、网站、微信、平台四种方式直接办理,政策落实从“各自为政”变为“一键办事”。

  同时,我市还极力解决科技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强化“以家庭为单位”的人才服务理念,筹集10826套人才住房、6万套青年人才公租房,出台《重庆市住房公积金支持人才安居实施细则》;确定77家定点医院为科技工作者提供24小时便捷服务;落实科技工作者子女入学服务938人次;建立“用编上编”绿色通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使用编制372名。

  “这一项项用心用情、充满温度的行动,为我们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重庆大学青年教授罗阳说。

  干事创业上创造条件

  汇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现在申报项目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术问题研究,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以项目为牵引研究解决,既满足了国家需求,又激发了科研积极性。”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专家李婷说。

  去年以来,为给科技工作者在干事创业上创造条件,汇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我市纵深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科技管理行政权力事项26项,承诺件办理时限由35天压缩至14天,让科技工作者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此外,我市6部门还联合印发《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从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便利化服务四个方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疏解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现实“堵点”。

  比如,通过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我市已落实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438个,引导投入资金3.3亿元。

  此外,我市还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成立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完善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体系,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科创板挂牌企业达683家;通过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为7593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220亿元。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科协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重庆市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长效机制。下一步,我市将推进该项行动走深走实,成为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要亮点,进而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重要人才高地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图片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