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畜禽种质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抢占元宇宙智慧健康新赛道 开展创新研究
第04版: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挖掘本土畜禽种质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抢占元宇宙智慧健康新赛道 开展创新研究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海威
挖掘本土畜禽种质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记者 张凌漪

  “本土畜禽种质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既要保护好,也要开发利用好。”5月17日,记者电话联系上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海威时,他正和团队成员一起整理资料,将新发现的武隆凤头黑鸡、秀山鸡申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

  从2013年到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参加工作以来,王海威作为该院优质鸡育种与健康养殖团队核心成员,长期扎根武隆、城口和秀山等地,开展特色优质鸡良种繁育、养殖技术指导及成果转化等,对带动山区农户增收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地方优质鸡新品种,常年吃住在乡镇

  发展鸡产业,品种十分关键。从2014年开始,王海威和他的研究团队着手开展优质鸡种选育研究。

  由于优良的、未开发的特色地方鸡资源一般都集中在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偏远山区,为此,王海威和团队成员们一年要走几万公里的山路。

  “山路崎岖难走,经常一大早出发,到晚上才赶到农户家里。”王海威说,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常年吃住都在乡镇。

  “平均每1万只鸡中,只能选出100只体型外貌良好、体重和繁殖等主要经济性状稳定的优秀公鸡作为种用,每只鸡都要经过他们亲手测定。”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优质鸡育种与健康养殖团队负责人王启贵教授说。

  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选育,2019年该团队成功培育出第一个符合重庆市场需求的优质鸡杂交组合。截至目前,团队已培育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养殖效益好的地方优质鸡品种4个。

  带队起草地方鸡林下养殖技术标准

  除了良好的鸡种,鸡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套完善的标准技术作支撑。

  近年来,王海威和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大量对比实验。

  “比如养鸡过程中,怎样育雏,鸡舍该怎么建,场地如何规划,饲养密度多少为最佳等,这些变量,都是我们要考虑的。”王海威说。

  经过多年的探索,王海威和同事们结合优质地方鸡特殊的养殖模式,筛选出一套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研制开发出一套可提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养殖设备设施,解决了林下养殖过程中环境控制、疫病防控、产品安全等关键技术问题,并获得多项专利。

  2020年,王海威团队起草的重庆市地方标准——《优质地方鸡林下养殖技术规程》由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

  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今,有了优良的鸡品种和创新高效生态养鸡模式,武隆、城口和秀山等地地方鸡主要经济性状增效显著,种源性疾病下降明显,林下养殖出栏时间平均缩短2个月,出栏率和出栏体重分别提高了15.4%和12.3%,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该团队累计示范推广商品鸡2069万只,总经济效益达2.02亿元,累计培训达500余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带动贫困山区6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年,王海威还荣获重庆科技创新市长奖。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