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污染控制技术注入“智慧因子”让更多通用航空产品实现“重庆造”
第03版: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为水污染控制技术注入“智慧因子”
让更多通用航空产品实现“重庆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瀚杰
让更多通用航空产品实现“重庆造”

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5月7日,在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胡瀚杰领到了科研办公场地的钥匙。对他和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来说,这意味着,一个探索通用航空新领域的新征程又开始了。

  怀揣梦想,回到家乡投身通航事业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各类航空活动,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协作紧密型产业,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

  2010年底,听闻重庆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胡瀚杰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重庆。

  “重庆航空产业起步较晚,缺少配套企业和航空技术,与西安、成都、沈阳、上海等航空产业密集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当时,在业内人士看来,重庆属于航空整机研制的‘荒漠地带’。”胡瀚杰说,浓浓的家乡情结和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让他打定主意要在山城这片热土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功研制出4座固定翼飞机,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近十年来,胡瀚杰所在团队通过与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公司成立联合技术中心,组建重庆市通用航空装备技术联盟,整合研发资源,为重庆打造出一支共建共享、技术过硬的航空研发团队。

  在胡瀚杰心底,拥有一款“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飞机是他进入通用航空领域最初的梦想,他也为此不懈努力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瀚杰团队联合南航大研发的CG231型固定翼飞机首飞成功。CG231型固定翼飞机最大续航里程可达1600公里,最大平飞速度可达280公里/小时,升限6000多米,起飞滑跑距离不到300米,着陆滑跑距离仅需250米,可应用于飞行员培训、警用巡查巡逻、观光旅行、体验飞行、空中摄影等领域。

  作为国内首款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4座固定翼飞机,CG231填补了国内复合材料在飞机全身应用的空白。

  抢占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先机,培养航空航天高水平人才

  近5年来,胡瀚杰组织团队开展了直升机农林喷洒、救援担架、播种机和支架等任务设备的研制,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多项任务设备国产化。抢占国内加改装业务市场先机,团队研制的直升机农喷系统累计喷洒超300万亩,并先后完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直播/中继改装等200余架次。

  在他看来,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育航空航天一流人才方面肩负重任。作为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胡瀚杰肩上不仅担着科研的任务,还有育人的职责。他希望,依托学校办学特色,结合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研究领域特点,共同建设航空航天类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谈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胡瀚杰透露,他的目标是让更多通用航空产品实现“重庆造”。他称,“一方面,我们会继续坚持整机研发。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飞机打响品牌,抢占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先机。另外,我们还将继续从事任务设备的研发和国产化,以及带领团队探索进军新兴的飞行汽车行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