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以史为鉴 传承香文化四川清音2022石柱中益乡嗡嗡节开幕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以史为鉴 传承香文化
四川清音
2022石柱中益乡嗡嗡节开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卡重庆美景
九龙沉香博物馆:
以史为鉴 传承香文化

曾建渝 周邦静

  200支限量合香,上线即售罄……近日,九龙坡区九龙沉香博物馆迎来文创合香的“高光时刻”,所调制的新款合香大受爱香人士追捧。

  这款合香来自九龙沉香博物馆的调香室。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错落有致地摆满了汉建宁宫廷香、冯仲柔四和香、东阁藏春香等各种香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调制新款合香,这是该款香型的第九版,依托“传统合香制香技艺”的非遗手法,配入富森红土、龙涎等香料,目的是打造出正统合香。  

  创始

  馆内沉香藏品500余组

  九龙沉香博物馆,坐落于九龙坡区九滨路,是一座集沉香的收藏、陈列、研发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是全国三大沉香博物馆之一,以其馆藏丰富、制香技术高超在业内颇有名气。

  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收藏了来自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我国海南等众多产香区的沉香藏品500余组,涵盖了世界主要沉香产区的香材及沉香产品。

  名为“天使之眼”的沉香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其重达1.37万克,产自越南芽庄原始热带雨林,是惠安产香区近几十年来发掘的体量最大的奇楠种,品质与特征均接近古书所记载的“莺歌绿”奇楠,无论重量、品级、含油量,均超越日本国宝“兰奢待”。除沉香外,馆内还藏有历代香具香炉等100余件。

  创新

  传统香事萦绕于互联网

  九龙沉香博物馆的调香室,也是“录制室”,常常能够看见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调制合香、摄像师取景拍摄的身影。

  寻香、拣香、净香……为了让香文化走入大众视野,从2021年8月起,博物馆便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以微型纪录片的形式,向网友们展示各种香料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用香方法等。他们用摄影和音乐的创作逻辑,思考合香所能表达与传递的嗅觉审美,把传统香事融入数据时代的短视频中。

  “我们博物馆的宗旨就是复兴香文化。传统香事不应只存在于博物馆和古老书籍之中,还应以新的方式存在于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造

  香文化承载于文创产品

  为了传统香文化的现代“新生”,博物馆也将目光落于开发文创产品之上,依托文创产品的流通来传播香文化。

  2019年6月,九龙沉香博物馆“传统合香制香工艺”被正式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博物馆负责人说,多年来,传统的制香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比如二十四节气,博物馆根据古人对每个节气的不同解读,从而制作了24种适合不同节气的香。

  以“春分”的香为例,这种香采用惠安沉香、檀香、丁香、甘松等香料制成,燃烧起来让人感到心静,也能在春天这一特殊的节气里感受到不一样的百花香。这代表二十四节气的香,因为其属性各有不同,深受女性朋友喜爱。

  除了调制合香,博物馆还与其他大型国有博物馆合作,通过授权复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赤金走龙、法门寺博物馆的舍利塔、南京博物院的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文物,吸收其所具有的符号价值和美学价值,打造出别具匠心的香插、香立等。

  “我们想做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刻。”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做文创产品,不仅要基于古人的风雅,还需符合现代人的嗅觉审美,沉下心来反复打磨产品中的香文化,既传递香气,也让香文化更深入人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