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以篮球之名 赴成长之约县中该如何振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巫溪县科协开展“小小志愿讲解员”活动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以篮球之名 赴成长之约
县中该如何振兴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巫溪县科协开展“小小志愿讲解员”活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源流失 老师“出走”
县中该如何振兴

新华社记者 柯高阳 魏婧宇 邓倩倩

  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县中的发展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区县高中在高考升学率和办学质量上遥遥领先,改变了千千万万乡村学子命运。但近年来,不少县域普通高中出现优质生源流失,有的甚至招生招不满,教师“跳槽”“出走”,办学质量一路下滑……“县中怎么办”引发社会关注。

  2021年底,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政策扶持令县中发展难题得到一定改善,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还需迈过多道坎。

  招生招不满

  生源流失怎么破

  本世纪初,随着民办学校或民办公助办学模式兴起,一些学校利用灵活的办学自主权,跨区域“掐尖”高分生源,获得竞争优势,抢走了一部分优质生源。此后,一些省市级中学也加入其中,“抢生源大战”愈演愈烈,越来越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离开县中。

  重庆一位县教委负责人无奈地说,去年中考全县前100名的学生,有70多个升入主城区读高中。当地高铁通车后,主城区学校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解决县中问题,首先必须稳住生源。《“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

  “加强招生管理是第一步,留住生源关键是要真正提升县中的吸引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丛斌建议,可以鼓励县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在错位发展中增强吸引力;同时继续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

  老师“跳槽”“出走”

  师资困难如何解

  县中流失的不仅是生源,还有大量优秀教师。“县里财政收入少,县中教师不如地市级以上地方的教师工资高,待遇远远低于市直属学校。由于没有乡村补贴,县中教师的待遇可能还赶不上乡村教师。”重庆市一所县城高中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几乎每年都有教师申请调动,收入较低是重要原因。有的教师拿到市级赛课奖项后,很快就有主城区学校开出高价来“挖人”,让更多老师“人心思走”。

  《“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对恶意从县中抢挖人才的学校,停止其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在这方面,一些地方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原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县中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得到同步改善,近三年的高考成绩连年取得突破。随着教育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当地教师流失率大幅降低,曾经大量外流的高中生源也出现“回流”势态。

  升学率下滑

  办学质量怎么抓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我国有县域高中7243所,占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半壁江山”。但近年来县中的升学率整体大幅下滑,一些省份考取重点高校的学生集中在少数几所“超级中学”,有的县中已连续多年无缘清华、北大,甚至“高考最高分仅超一本线10分”。

  《“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县中经费投入水平等。

  当前,各地开始探索多样化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模式。在三峡库区的奉节中学,“双师课堂”成为数千名学生的学习日常。借助互联网技术,同学们通过屏幕与400多公里外的重庆八中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按照双方签订的帮扶协议,奉节县每年还派出教师到重庆八中进行跟岗学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