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简介 向成东,中国针灸学会会员,针刺点穴药物夹持器2007年荣获国家专利;中药止痛制剂2015年荣获国家专利;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感同身受 心系患者
1958年,向成东出生在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的一个针灸世家。
1978年,向成东应征入伍。在西藏执行任务期间,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头痛,每当病发之时,向成东便头痛欲裂,经辗转多家医院,都求医无果。
不经意间,向成东想起幼年时,母亲也曾身患严重的风湿疾病,后被针灸“郎中”外公治好。无奈之际,向成东只好打电话求助母亲。母亲后来带着银针和药物前来,几经治疗,向成东明显感受到身体的好转。
如果说母亲身体的好转是让向成东对针灸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自己身体的好转,便让向成东产生了浓烈的学习欲望。
1982年,退伍之后的向成东,决然选择了潜心学习针灸。想到之前被头痛折磨得痛不欲生,向成东学习的兴趣更浓,决心更大,把攻克针灸疼痛作为终身职业。
临床多年 积累经验
在向成东的眼中,针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针灸对很多疾病都有令人叹服的治疗效果。
五十岁的类风湿患者罗某,关节红肿胀痛,全身疼痛无力。向成东第一次给他问诊时,便诊断他为经络不通、气血受阻导致疼痛。于是,向成东用家传秘药点压穴位,半个小时以后,疼痛竟开始逐渐消减。治疗两个疗程后,罗某身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不仅能生活自理,而且还没有病痛纷扰,这让罗某感激不已。
六十五岁急性脑中风患者刘某,在遇见向成东之前,已经出现面瘫、四肢无力、口吃等症状。他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但疗效都不明显。出乎意料的是,向成东仅用一个疗程,便让刘某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这让刘某及其家人目瞪口呆。
这样的案例让人数不胜数,向成东的治病事迹也被各大媒体报道。
开拓创新 不断发展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古人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与理论知识。作为中医世家的传承人,向成东深谙此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家传针法的长期研究创新,向成东于2007年发明了针刺点穴药物夹持器,2015年发明中药止痛制剂,并获得国家专利。
这两项专利使向成东的针灸治疗区别于传统的针灸治疗,更利于打通病人经络、直击病灶、改善瘀毒,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深领病因 传承精华
潜心学习四十余年,向成东发现如今传承下来的灸法,都是将灸柱直接放在患者皮肤上施灸。
虽然有一定的功效,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向成东将这种情况概括为传统针灸的三大不足。分别是:1.渗透力不强;2.体位不好固定;3.不环保。
将针灸比作“一根针的修行”的向成东,在这场修行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两项专利的发明,正好弥补了传统针灸的三大不足。
将药物放在夹持器上,在穴位处点压药物,直进病灶,药物便能更好地渗透,也能迅速缓解病人疼痛。
同时,为彻底解决三大不足,向成东对家传的金针透骨灵“点穴疗法”不断推陈出新,使其具备消炎镇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新功效,在治疗筋骨痛、腰骨痛、腰肌劳损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更是成功挑战了风湿、类风湿这些难题,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与关注。
走向国际 展望未来
2002年,向成东受邀参加中国针灸与大韩针灸协会缔造姊妹学会十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会和疑难病症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
2007年,世界针灸大会,向成东为特邀专家作经验交流。
2018年12月18日,向成东作为中国中医优秀代表,登上了美国纳斯达克巡展。
向成东说:“我希望我能为疼痛患者雪中送炭,也希望为大众健康锦上添花。”这句话不仅是向成东心系无数患者、杏林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自己奋进新征程、建功中医学的展望!
记者 壹刀 实习记者 李智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