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元华向参观人员介绍重庆巴南香桃科技小院。受访者供图 |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清明时节,被雨水洗过的樱桃像一颗颗红宝石挂在树上,这便是乌皮樱桃。它在重庆市巴南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中国良种樱桃之一。
作为重庆市巴南区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秘书长、2020年巴南区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年巴南区“十佳科技工作者”、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唐元华在工作中一直尽职尽责,同时也为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世纪90年代初,田间地头成了唐元华最常去的地方,只要能培育出鲜甜可口的樱桃,刮风下雨也好,严寒酷暑也罢,再艰苦的环境,他都愿意试一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天泥土作伴,夜晚挑灯夜读。在夜以继日的实践中,1991年唐元华等成功采用芽变选种方式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庆优质水果——乌皮樱桃。乌皮樱桃的成功培育不仅突破了技术上的难题,更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效益,成为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经过20多年的种植,全区发展达6500余亩。该品种优质、丰产、效益高,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中国樱桃新品种。樱桃更红了,百姓的日子也更甜了。
唐元华不仅是农民群众的“科技员”,还是农民群众的“培训员”。为解决樱桃在果实成熟期遇雨烂果的技术难题,唐元华带头到田间地头授课,切实为群众送技术,真正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推广到果园、技术要领到人”。与常规露地种植相比,不仅实现了增产,还提前10多天成熟。
他“点对点”“手把手”地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每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工作以来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2100余场次,培训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负责人和种植大户10万余人次。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走在群众前面。”他不光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他都走在群众的前面,处处为群众做表率、树榜样、立标杆,影响和带动群众努力奋斗,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除了做好技术上的把关,唐元华还积极投身科普。线下,他多次受聘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巴南区农广校等1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和培训机构,组织参与巴南区科协、区农业农村委、区就业局、区科技局等部门的农技培训310场次,培训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负责人和种植大户等1.5万人次,主要涉及良种水果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品牌打造、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专业。先后多次组织和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分别在石龙镇大兴村玉果园、鱼洞街道云篆山村红柠檬园、二圣镇集体村梨园等开展系列活动。
时代日新月异,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他也在不断更新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线下的技术传授唐元华自然是游刃有余,这两年,他还积极组织线上教学,熟悉了新的方式方法,唐元华操作起来自然也是得心应手。尤其是在今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主办方采取手机连线的方式,现场直播了他深入果园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重庆市巴南区举办的“全国科普活动日”活动也直播了他为丰盛镇120多名果农讲授果园秋季管理技术,受到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