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乌皮樱桃甜了千家万户活跃在科普一线的“多面手”
第09版: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表彰·先进个人篇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乌皮樱桃甜了千家万户
活跃在科普一线的“多面手”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姚世衡:
活跃在科普一线的“多面手”

本报记者 关莹洁

    姚世衡在遵义科技馆考察。   受访者供图

  作为重庆市万州区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部长,姚世衡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科普战线上。万州区科协建设科普长廊,有他。万州区科协组织开展国家地理商标使用培训,有他。万州区郭村镇成立养猪协会,榨菜科技小院进行产前技术培训,还是有他。

  忙成这样,姚世衡还不忘提笔撰写科普文章。油菜丰收了,他写了“油料作物小知识”。担心农民柿子销路不佳,他写了“柿子怎样脱去涩味”。为了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他写了“流星雨是怎样形成的”。在同事们眼里,姚世衡是活跃在科普一线的“多面手”。

  “我始终记得,我是一名党员。”姚世衡觉得,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为百姓做实事。

  在完善基层科普组织建设方面,姚世衡想办法健全乡镇基层科协(科普)组织,提出“三长带三师”,推动乡镇(街道)科协“三长”制建设,建立了完整的科协组织体系。在建设农技协组织方面,他制定了《万州区科协关于加强农技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农技协考核责任机制,注册成立了万州区农技协联合会,新组建农技协合计15个,其中万州区科协直属管理的大型农技协就有6个。在开展农技协党组织建设方面,他先后筹划铁峰乡猕猴桃专业技术协会、万州区佛手果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了党支部。

  在本职工作方面,姚世衡坚持从线上线下两方面着手。

  线下,他率队在万州科普示范社区建设科普活动室及科普馆,先后在百安社区、流水社区、道螺蛳包社区等社区建设了科普活动室和社区科普馆。同时,万州区在渝东北片区率先开设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每年开展春秋两季科普教学,每年合计培训社区群众1.2万余人次,目前已拥有18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线上,则开展科普云终端建设,与11个街道联合启动科普云计划,准备为全区93个城市社区分别建设科普电子屏,并同时开设了万州科普微信公众号,提升了科普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除此之外,姚世衡还积极联系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万州高级中学等单位,先后成立了科协组织。推动大型医疗科研机构和重点中学成立科协。发展同鑫现代农业甘宁院、区气象台、三峡农科院等11家区级科普示范基地。与三都科技公司联合开设手机报万州科普平台,每月组稿发布科普信息、资讯100余条,使科普队伍得到扩充,科普力量得到增强。

  深夜时分,则是姚世衡的专属写作时间。他与三峡都市报合作开办了科普天地栏目,并主笔为该栏目写稿,每周登载一期,已坚持整整11年,以“笔耕”的方式战斗在科普一线。

  群众也爱“捧场”这些多形式的新颖科普活动。在姚世衡的努力下,万州区科协深入社区进行日常科普活动,吸引上万群众参加。组织街道乡镇、村(社区)公众及部分在万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参赛答题人次也名列全市前茅。每年姚世衡都率队组织有关乡镇街道科协、区级学会开展各类大型专题科普宣传活动,其中具体策划、组织的全国科普日活动连续五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组织奖,多项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重庆市科协通报表扬。姚世衡本人也获得了他应有的荣誉,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个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