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重庆出台12条措施鼓励高校女性科技人才创新重庆交大教授获“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图片新闻
重庆出台12条措施鼓励高校女性科技人才创新
重庆交大教授获“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沙子向土壤转换的力学“密码”
重庆交大教授获“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 张亦筑)日前,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获得“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其中包括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志坚,这也是重庆首位获此殊誉的科学家。

  “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举办,自2018年开始,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土地沙漠化治理,一直是世界级难题。2008年,易志坚开始从力学角度思索,如何让沙漠具有土壤的特性。数年后,易志坚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植物黏合剂。这种黏合剂在加水与沙子搅拌后,“一盘散沙”就获得与土壤一样的生态力学属性——在加水后变成稀泥,成为流变状态,水干了之后变成泥块,成为固体状态,从而使沙粒具有像土壤一样保水保肥的能力,成为植物生生不息的载体。

  2016年,易志坚带领团队进行的“沙漠土壤化”应用试验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启动。截至目前,团队已在乌兰布和沙漠等多地试验成功,并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治理的路子。在“沙漠土壤化”后的基地里,团队种植出萝卜、高粱、狼尾草、番茄、茄子等70多种作物。其中,乌兰布沙漠种植的萝卜亩产达到13000多公斤,高粱亩产789公斤,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让贫瘠的沙漠变得生机盎然,这是真正的‘大国重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要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在获悉易志坚的事迹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以及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科研工作者们,也纷纷发出赞叹,要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据悉,重庆市科协日前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发出号召:以“最美科技工作者”易志坚为榜样,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