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发布空天科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揭牌重庆激励私募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图片新闻我国成功研制“祖冲之二号”国内首部数字规则蓝皮书在渝发布中国老科协首个工业企业科技示范基地落户綦江
第02版:科技新闻·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发布
空天科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揭牌
重庆激励私募基金支持科技创新
图片新闻
我国成功研制“祖冲之二号”
国内首部数字规则蓝皮书在渝发布
中国老科协首个工业企业科技示范基地落户綦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渝科普研学联盟成立
“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发布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成都日报记者 曹凘源)10月26日,2021年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举行。活动中,重庆科普基地联合会与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成渝科普研学联盟,推动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享。

  据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市科普基地已达到253家,涵盖了场馆、教育培训、旅游景区、传媒、研究创新五类,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近5万人。成都市科普基地达到180家,为群众共享科普红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根据协议,成渝科普研学联盟将搭建成渝地区科普研学交流、合作平台,在标准制定、政策调研、人才培养、科普研学线路和资源开发、科普研学基地打造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重庆自然博物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还签署了《科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展览合作、科普教育、展品制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以进一步盘活既有资源,激发产业活力,构筑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当天,“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及“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资源”首次发布。其中,“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覆盖了自然保护、生命科学、公路交通、航空航天、现代农业、防灾减灾、地理地貌等多个领域,旨在打造极富成渝特色的“行走课堂”。

  其中,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黑’与‘白’的多彩自然——大熊猫探源之旅”科普研学线路,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互动性、探究实践与国际保护教育理念为一体,在解密大熊猫“前世今生”的同时,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川藏公路博物馆、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推出的“路连成渝,交通先行——探秘交通运输中的科工力量”科普研学线路,以成渝交通发展、交通科技科普为主要内容,让公众了解交通科技发展革新之路,珍惜现今交通建设成果,同时了解川藏公路建设的艰苦,更好地传承“两路”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