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长富(左一)正在用白醋鉴别真假黑米。本报记者 李彦霏 摄 |
人物名片>>>
吕长富,1944年7月生,现任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理事,重庆工商大学客座教授,教授级高工;曾任重庆市质监局副局长、巡视员19年。从事科技打假、科普惠民工作49年,曾两次在全国质监系统执法打假工作会上作报告,6次在全国质监系统培训班上授课。
“你知道如何快速鉴别真假黑米吗?”在2021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首届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节现场,原重庆市质监局副局长吕长富身边围了一圈群众,只见他拿起一瓶白醋,神秘地说道:“其实,只需要一点白醋。”
他不慌不忙地将白醋倒进装有不同黑米的两个杯子中,随即开始进行搅拌。不到两分钟,其中一杯黑米就逐渐显出了红色。吕长富解释道:“这就是花青素,只有真的黑米才含有,而假的黑米则不含花青素,自然是不会显色的。”
“不仅是黑米,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可以用最快的方法鉴别出真假,比如用食用碱鉴别红酒、用酒精鉴别酱油等。”吕长富说。
1968年,吕长富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大学前身之一)电气工程专业,后进入重庆质监系统工作。
据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重庆质监局成立了第一支执法队伍,但当时的检测设备与打假能力都处于起步阶段,水平并不高。“如何提高执法人员打假识假的行政能力”成为了困扰吕长富的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吕长富开启了他漫长的科技打假研究生涯。他回忆道:“当时为了研究电气开关、节能灯具、电线电缆等的快速检测方法,仅购买各种开关等检测品,就堆满了半个小房间。”
吕长富自1972年步入市场监管部门从事科研、打假工作以来已有49年,退休至今已有17年。其间,由他带领的科技团队研究、发明、借鉴了200多种快速识假辨假方法,涉及食品、轻工、建材、家电等30多个行业。对此,中央电视台从2006年“3·15”晚会现场播出“吕长富教大家快速识别真假红葡萄酒”,到2021年CCTV10科教频道《实验现场》3·15之夜系列节目直播,连续16年、6个频道、17个栏目,对吕长富和他的科技打假团队进行了300多次长达2800多分钟的报道宣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迄今为止已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由于多年从事打假工作,吕长富总结出了一套丰富的打假经验,这些打假方法被群众称为“吕氏打假法”,能让假劣产品在几十秒到半小时内原形毕露,大大提高了打假、执法的有效力和威慑力。
目前,吕长富的巡讲足迹遍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程超过30万公里,开展巡讲报告800多场,现场观众超过8万人次,培训专业执法打假人员超过3万人次,数百次现场指导行政执法人员和消费者开展科技打假、科普惠民活动。
原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称赞他是“老骥伏枥、暮年壮心的打假卫士”和“科技打假的播种机”,企业和百姓称他是“制假卖假的克星”和“为民打假的贴心人”。
“科技打假既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享受。”吕长富说,“我的梦想就是希望‘天下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