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涂鸦街一角。 通讯员 董燕 摄 |
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涂鸦街迎来提档升级,2.0版本的涂鸦艺术街更富有主题性和历史性,罗中立、杨述等本土当代知名艺术家以及部分优秀学生的作品被绘于11栋大楼外立面,塑造轻盈而自由的城市艺术界面。
37栋楼体穿上“彩色华裳”
改革开放后,黄桷坪辖区内的大多数单位仍保留着20世纪60年代老工业区的面貌,城市形象问题比较突出。
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主要是以涂鸦的方式改造杨九路(黄桷坪铁路医院——501艺术库)1.25km道路两旁陈旧的37栋楼体,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群。时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罗中立提出了这一创意,整个涂鸦工程共有800余名工人、学生和艺术家参与制作,花费各色涂料1.25万公斤,消耗各类画笔、油刷近3万支,前后经过150天的精心创作而成。黄桷坪涂鸦艺术街荣获重庆2007年城市公共建筑类十大杰出工程贡献奖。
“市井+艺术”才是黄桷坪
一般认为,涂鸦就是在墙上乱涂乱画,其实,涂鸦也是艺术与生活的象征,黄桷坪涂鸦街所有的画作都经过了市民审阅。精彩的川剧变脸、身披铠甲的古代巴国武士、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各种涂鸦元素在一栋栋楼房间自由转换、跳跃,从线条到抽象的符号,从卡通形象到具体人物形象,都凝聚着创造者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美好期盼。
市井气和艺术范的结合,才是最完整的黄桷坪。街上至今还在营业的胡记蹄花汤和交通茶馆这两个开了30多年的老店,一碗蹄花汤和盖碗茶,就是最古朴市井烟火的代表。
十几年来,重庆人看着曾经的军事后备基地、废旧工业扎堆地与艺术联姻,出落成漂亮的文艺地标;又看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涌入,在这里生根、成长,形成黄桷坪最具符号特质的“黄漂”。一代又一代的“黄漂”们,正以自己的理解书写黄桷坪新的艺术故事。
涂鸦是一种任性的艺术
涂鸦艺术起源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区,这个街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被黑人和来自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占领,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出名的贫民区。那里是流氓、混混的天堂,他们非常喜欢用随意涂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墙壁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扭曲、叛逆的帮派符号。后来有人不满简陋帮派标签,开始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吸引了一些非帮派画家加入进来,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Graffiti)诞生了。
涂鸦(Graffiti)也与碟片连接切割和混合(DJ)、说唱(MC)和街舞(Bboying)共同构成了嘻哈文化(Hip-Hop)的四大元素。
上世纪90年代,嘻哈文化开始在亚洲地区发展开来,在中国最先接触涂鸦的人,都是对嘻哈文化感兴趣的青年学生。
涂鸦起源于流氓街,原本是社会底层人民表达不满情绪的宣泄口,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流行于艺术界。现在的涂鸦更多地体现了艺术与商业广告的融合,各种涂鸦风格的海报和服饰图案出现在生活中;绚丽多彩的涂鸦街区成为大家打卡拍照的一个个风景点。(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