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机器里的造物主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曾经我们之间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藏在机器里的造物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曾经
我们之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藏在机器里的造物主

林颐

  17世纪的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有个著名比喻,他说:“有一个描述钟表平衡的词叫‘Unruhe’(德语),意思是‘不平静’,有人可能说我们身体也是一样的,永远不可能处于绝对的平静中。”莱布尼茨注意到,钟表的平衡是来自持续的摆动状态。他认为,人体也一样,要像钟表一样就必须能做出回应,要永不停歇地摆动下去。

  杰西卡·里斯金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主讲欧洲史和科学史。研究方向包括早期现代科学、政治文化和科学解释史。里斯金用莱布尼茨的比喻作了书名,就叫《永不停歇的时钟》(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7月)。

  机械论哲学在17世纪中叶至晚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哲学体系。直到现在,机械论哲学仍然在影响我们的常识。比如,我们都认为,宇宙是无限的。这与长期盛行的亚里士多德自然观所认为的宇宙是有限的观点相对立。在西方坚持传授宇宙无限思想的第一批人就是17世纪的机械论哲学家。机械论哲学还认为,科学的任务是对运动做出数学的描述,机械模型可以说明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自然事物,自然应该成为人类理性研究的对象。

  书中称笛卡尔、牛顿、罗伯特·波义耳和他们的追随者为“经典机械论者”。里斯金说,这群人在17世纪定义现代科学原理和实践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书中对他们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比如,里斯金认为,现在很多人误会了笛卡尔“动物是机器”的说法,误认为是在轻视动物的生命。其实,笛卡尔将动物描述成一种自动装置,是从机械的角度解读生命的各方面,从而了解生命体的工作原理,就像钟表匠理解钟表的工作原理那样透彻。

  所有的自然哲学都是人类的建构,这些建构通常基于某种主导性观念、主导性的隐喻或意象。机械论哲学的主导思想或隐喻就是机器。在蒸汽机这类有内置动力源的机器发明之前,所谓的机器只是杠杆、滑轮或其组合装置一类的东西。而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了各种鲜活生动的自动发条机器人,包括沃康松的机器鸭子、雅凯德罗的写字小男孩、坎普林的土耳其下棋机器人等,创造的想象力与引起的疯魔,足可见17世纪欧洲人对机器的着迷。

  根据机械论者的观点,自然就是一台机器,它只不过是零件的某种组合及其运动。莱布尼茨的比喻就是一个典型的机械论观点。类机械物意味着强而有力,永不停歇,目的性强并且有感情、有感觉。机械像是生命体,反之亦然,生命体是宇宙中最机械的物体。但是,这个观点是一个悖论,假设我们在荒地里捡到一块钟表,即使我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出现的,我们也能推断出必然是有人制造了它,制造者知道怎么制造钟表,并设计了它的用途,自然生物相比于钟表表现出更大的巧思、更复杂的设计,那么,自然界的“钟表匠”又是谁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