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化粪为金”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夏种生姜四注意首批银行间“乡村振兴债”发行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作废声明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化粪为金”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夏种生姜四注意
首批银行间“乡村振兴债”发行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作废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启动会成都召开
“化粪为金”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颜旭

  “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我们的祖先早已懂得利用秸秆、落叶、野草、人以及畜禽的粪便等,通过自然堆积发酵制取肥料,使植物养分得以循环利用。但当前我国存在种养主体分离、有机肥资源利用不足等“堵点”亟须打通。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四川成都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启动会。会上,各地代表纷纷交流各自的经验做法,一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典型正在形成。

  规模场粪污就地利用

  畜禽粪肥就近还田

  四川省蒲江县永鑫家庭农场主营生猪养殖和果树种植,现存栏生猪2000头,可年出栏商品猪4000头,年产粪污5200立方米。配套储液池6000立方米,其中中转池500立方米,沼液管道1.5万米,实现了粪污100%还田。“这主要得益于养殖户+种植基地的管网输送还田模式。”永鑫家庭农场负责人黄学如告诉笔者,“我们埋设了沼液输送管网,将经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的沼肥,通过管道输送,免费提供给种植户使用,辐射周边果园500余亩,实现了就近还田。”

  合力牧场位于山东潍坊,2100亩的牧场中除了有奶牛养殖场外,还有果园、白菜地、蔬菜温室大棚等。“让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种养结合,让种植和养殖形成配套体系。”合力牧场负责人张维涛告诉笔者,他们牧场养了2000头奶牛,奶牛产生的粪污经过牧场自建的发酵罐处理后,产生的沼液直接由管道还田,或者稀释后滴灌温室中的草莓、南瓜、萝卜等,而产生的沼气则经过自建的沼气发电站处理后,为整个牧场供电。

  社会化运作多方参与

  解决散养户粪污难题

  我国散养户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粪污产生量大、缺少畜禽粪污处理的资金和技术。如何解决散养户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如今,绿色循环种养整县推进机制已成为共识,政府、生物科技企业、肥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都参与了进来,用不同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江苏省射阳县有5000余家养殖场(户),其中包含350个省级规模养殖场,964个中等规模养殖场,剩下的都是小散户。数千家小散户的畜禽粪污如何处理,一度是该县面对的难题。如今,该县14个镇,每个镇都建起了一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处理中心采用的是好氧发酵技术,病菌被高温杀死后,发酵产物全部资源化利用,所以几乎没有异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干群告诉笔者,一部分粪污被发酵处理,最终制成粪肥,向社会销售;另一部分则被固液分离,固体制成粪肥,液体发酵腐熟后,输送到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用于改良土壤。

  有机肥让绿色循环转起来

  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的张学才养了20多年的蛋鸡,从最初的1000多只蛋鸡到现如今的8万多只,养殖规模与环境也在不断升级,但产生的大量粪污也成为棘手难题。“以前都是采取传统沤制堆肥,通过把鸡粪堆肥发酵成农家肥。”张学才说,但是一占土地、二是气味难闻,且循环周期长。

  在阜南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考察中,张学才接触到一种新型机器——高温智能畜禽粪污发酵罐。他回去后立即购买,将养鸡场的粪污传输到发酵罐里,通过高温消毒,加上配好的菌种,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变成干燥颗粒状的肥料,既减少了粪污转变成肥料的时间,也杜绝了异味。发酵过的鸡粪肥料卖到每吨200至300元。

  “阜南县是畜牧业生产大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马标说,“我们想通过让更多的养殖企业加入变废为宝的队伍中来,把有机肥生产变成养殖业延伸的产业链之一,真正做到绿色循环利用发展模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