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效果图。(重庆高新区供图) |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5月11日,记者从重庆高新区获悉,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已完成室内装饰工程EPC招标,即将开工建设,预计今年8月正式投用。
种质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也被称作农业的“芯片”。传统的种质利用与育种是“源于自然”,种质创制则是“高于自然”。建设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目的是通过先进的遗传学手段,大规模创制生物新型素材,利用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培育革命性新品种,支撑产业迭代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
据介绍,该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项目总投资38亿元,未来核心设施占地面积预计100亩,异地种质、个体和群体保存、评价、筛选用地面积预计1800亩。将针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特色生物资源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覆盖多物种的完整装置线,着力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种,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研发种质创制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可持续利用的种质资源、多组学与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中心、规模化创制设施和生物育种科学中心。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校地合作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又一创新成果,将依托西南大学农业科技优势,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一大批顶尖科研机构“组团”共同打造。
目前,该项目已初步形成“一核多园”建设规划模式,第一批引入的物种包括家蚕、罗非鱼、黄连、杨树、茶树等,后期还会引入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珍稀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