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27家企业入选重庆知识产权创新百强企业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预计8月投用渝企在全球文本检测和识别大赛中拿下两项第一西南大学研制出雨天也能打的农药可有效减少土壤农药污染成渝地区首个乡土植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中国学者实验实现量子信息掩蔽
第02版:科技新闻·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两江新区27家企业入选重庆知识产权创新百强企业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预计8月投用
渝企在全球文本检测和识别大赛中拿下两项第一
西南大学研制出雨天也能打的农药可有效减少土壤农药污染
成渝地区首个乡土植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
中国学者实验实现量子信息掩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渝地区首个乡土植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日前,成渝地区第一个乡土植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围绕种质资源保育和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预计5年内可达到全国同类科研院所的领先水平。

  据介绍,川渝两地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高等植物一万多种,超过全国总数1/3。但川渝两地城市园林绿化实际应用植物种类并不多,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采用的植物材料也存在“千城一面”的情况。

  “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的核心。”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植物种质创新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比较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品种也比较少。因此,以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作为共建单位,川渝联手打造了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实验室将围绕乡土植物的种质资源保育、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与生长发育调控研究、景观应用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四个方面作深入研究。

  目前,该实验室拥有一支学科专业齐全、技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已建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生理实验室、植物组培室等研究场所以及智能温室,标准化大棚苗木繁育基地等生产场地和设施。该实验室已建成月季引种驯化中心,保存优良月季品种200余种,开发女儿红、水红木等多种乡土植物,引种保存秋海棠、玉簪、槭树科等多个新优园林植物品种。

  “实验室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川渝地区乡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现有植物材料单一、雷同的局面,加强种质创新,衔接下游苗圃产业发展和市场推广,为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5年内,该实验室可初步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集科研、人才培养、成果推广与应用示范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在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引种驯化、种质创新与利用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全国同类科研院所的领先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