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喝点热水”。“感冒了?多喝热水”“玩得累了?多喝热水”“拉肚子了?多喝热水”……虽然热水确实是养生界的明星,但有些时候热水也不是随便用的。快来看看热水使用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热水洗肉
有一句俗语叫作“冷水洗肉,热水洗菜”,然而至今,还是有许多人在洗肉前,喜欢拿热水泡上一会儿。他们认为用热水洗肉能够将生肉上的寄生虫和细菌消灭,殊不知,这不但容易让肉变质、腐败,就连做出来的菜品在口感上也会受影响。
专家解读:热水会加速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流失,口感和营养都会受影响。其实只要做到充分的高温加热,就可以把生肉中的寄生虫和细菌消灭,不用担心冷水洗肉不能杀菌。
误区二:热水服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吃药时几乎都是拿热水送服的,但其实对于某些药物而言,热水送服是不适宜的。
专家解读:服药尽量不用热水(一般指60℃及以上),一般用温水或温偏凉水送服药物,因为某些药品遇热后会发生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疗效,可能还会有一定的风险。
比如这四类药物:活菌制剂(复合乳酸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等),所含的活菌会被热水灭杀,从而失效。胶囊型药物(诺氟沙星胶囊、鱼肝油丸、藿香正气胶囊等),热水会使胶囊快速溶化失去药物原有的功效,有的还会引起食道、胃黏膜损害等副作用。含酶类(酵母片、多酶片、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合剂等),一旦遇热,就会变性失效。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或失去药效。
误区三:热水泡脚
一般来说,泡脚的水温维持在40℃左右即可,大概就是手或脚碰到热水,刚好能忍受得住的温度,如果其间水凉了,可以适度添加热水,并非某些人说的泡脚的水温越高越好。
专家解读:水温太高会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可能还会让血管过度扩张,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特别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或闭塞患者这三类人,泡脚需谨慎。
由于成人和儿童对温度的感知不同,对于成人感觉温度合适的水可能会烫伤儿童,并且热水泡脚会使儿童足部的韧带和肌肉放松,长期泡脚可能会影响其足弓的发育。所以6岁前的儿童除医师指导下的治疗外,不建议经常热水泡脚。
误区四:热水泡假牙
很多人认为,摘下的假牙泡在热水中就能有效杀菌消毒,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不超过40℃的温水,确保水面可以没过假牙即可。
专家解读:假牙一般是使用高分子有机树脂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在热水的浸泡下,会加速软化,甚至缩短使用寿命。
相关链接>>>
日常生活中的热水适宜温度
喝热水
水温建议:65℃以下。
用量建议:每日1.5~1.7L。
多喝热水可以促进代谢,但是热水一定不要太热。因为65℃的热水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致癌物。
热水泡脚
水温建议:45℃以下。
时间建议:30分钟以内。
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时间不宜过长。
热敷
水温建议:40~50℃。
时间建议:15~20分钟。
热敷可以促进代谢、放松肌肉,但也需要分情况,应注意自己是否能够进行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