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许多人在拥挤的地铁、公交上已经会感到十分闷热,总生出一股“摘口罩”的冲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到底什么时候能摘口罩”,说到摘口罩,又有人问“要不要打疫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专家们给大家带来的建议吧。
要不要打疫苗?应该什么时候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要!今年!
为什么建议打疫苗?张文宏表示,如果不经过非常严格的公共卫生管控或疫苗接种,疫情不会自行在世界上消亡。“很多人觉得国内疫情管控得很好,没有急迫性,但我们必然会面临世界重新打开时的风险。全球各国会陆续打开国门,我们打疫苗的急迫性也会越来越高。在此之前,我们迫切需要完成接种以应对输入性风险。”
在什么时候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比较合适?张文宏建议,今年之内,如果有机会就可以去打。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可能出现拥挤现象。“现阶段年轻人把疫苗打好,就是对家庭、对国家的贡献。中国的疫苗运输方便、安全性高,非常有利于全民接种。”
为什么欧美先给老人接种新冠疫苗?
张文宏指出,疫苗注射有一个整体原则——高危人群先打,这样保护的效率会更高。“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欧美等国,老年人是绝对高危人群。而在中国,因为现在基本没有本土病例,散发病例基本上都跟输入性疫情有关,也就意味着海关、冷链、医务人员、宾馆服务人员、公交司机、船员等是高风险人群。这些人群如果都接种了疫苗,就为输入性疫情提供了很好的屏障。”
什么时候才能摘口罩?
张文宏:今年年底想彻底摘掉口罩非常困难。
“在疫苗得到普遍接种之前,对于口罩的要求始终存在。将来在群体免疫建立以后,新冠肺炎发病率就会非常低,那时我们对口罩的依赖性肯定会随之下降。”张文宏表示,“在今年年底想要彻底摘掉口罩非常困难,明年在大家疫苗接种情况非常好的情况下会有机会。”
他指出,疫苗只是保证疾病在本地区不会造成暴发,但无法给个体提供100%的保护。“只有将来做好疫苗普遍性接种,同时国际疫情出现大幅度下降,在这两个条件都达到的时候,我们也许就能摘下口罩了。这个趋势预计在明年下半年我们就会逐步看到。”
有些人怕自己得新冠肺炎而吃中药,有必要吗?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药是起到调节身体状态的作用,让自己的身体抵抗力变强去战胜疫病,主要是调理功能。如果自己的身体状态本身还不错,就没有必要吃中药。
有人说得了新冠肺炎现在已经恢复的中国患者,比国外的患者后遗症要弱,是这样吗?
“确实如此。”张伯礼表示,我国的患者长期症状出现的发生率和程度都比国外要轻,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目前也正在研究中。
相关链接》》
关于疫苗的那些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两大类疫苗,一个是灭活疫苗,一个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国内有4款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其中包括3款灭活疫苗(国药集团2款、北京科兴1款);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由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团队共同开发研制)。
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有何不同?
灭活疫苗是一种经典的疫苗形式,是将体外培养的新冠病毒“杀死”并纯化,被灭活后的病毒没有致病能力,但仍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灭活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其他病毒的疫苗制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新型疫苗中的载体疫苗,它是将病毒的核酸片段装到经过安全处理的腺病毒身上,再注射到人体内。注射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病毒核酸的抗原活性,激发身体的免疫作用。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表示,两种疫苗在原理、制备方法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最终的免疫效果是一样的。
不同新冠疫苗有何区别?
国药集团北京生物疫苗是首家获批的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该疫苗第一针接种10天后可产生抗体,接种两到四周后接种第二针,两针注射后,再过14天,可产生高滴度抗体,形成有效保护。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程序的新冠疫苗。康希诺生物在公告中称,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疫苗对重症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90.07%,总体保护效力为68.32%。
个人可否自由选择接种?
疫情防控健康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不能跨区登记或自费自由选择接种,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如需提前接种,可持有效证件和相关证明到居住地所在街道镇进行审核登记,因公出国者可到单位所在街道镇进行审核登记。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侗建议,不必刻意挑选或等待某一种疫苗。“我们应该建立尽快接种、尽早接种的观念,只要身体条件符合,有什么打什么,尽快建立免疫屏障。”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