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波:打造“中国智造”全球品牌杨成彬:让“红丝带”温暖彝区大地王莉:初心不改 方得始终李孝楠:用“五彩油菜花”装点蜀乡大地高维荣:用知识开启彝家孩子未来
第08版:唱好“双城记” 建好“经济圈” 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巡礼
上一版 下一版  
钟波:打造“中国智造”全球品牌
杨成彬:让“红丝带”温暖彝区大地
王莉:初心不改 方得始终
李孝楠:用“五彩油菜花”装点蜀乡大地
高维荣:用知识开启彝家孩子未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成彬:让“红丝带”温暖彝区大地

四川科技报记者 廖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很多人谈病色变。然而,有那么一群人却一直奋战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只为守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成彬便是其中一员。

  奉献 扎根彝区卫生一线36年

  1984年,杨成彬从凉山卫校毕业后,便开始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从布拖县交际河卫生院(现龙潭镇卫生院)到布拖县人民医院,他始终扎根民族地区卫生一线,这一扎就是36年,为无数患者的生活带去曙光,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绵薄力量。

  杨成彬介绍,1995年布拖县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2004年,他到北京地坛医院学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技术,学成后于2005年开展了第一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填补了布拖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空白,布拖县也成为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最早的县之一。

  为达到“治疗即预防”的目的,2012年,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杨成彬打破常规开展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2016年,我国印发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四版)》建议实施早期治疗。在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方面,我们做得比较早,效果也非常不错。”杨成彬介绍说,这一成果也获得了凉山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在全州开展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突破 因地制宜独创防治方法

  杨成彬自2004年正式从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布拖县的实际情况,他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独特的工作方法。

  “在当地开展艾滋病治疗工作很难,不是说治疗技术上有多大的难度,最主要的难题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因为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作用。”杨成彬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服药依从性要求特别高,必须要达到95%以上。如果患者一个月内漏吃两三次药,就达不到标准。

  杨成彬深知,要解决依从性差这一难题,必须先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杨成彬带领团队成员制作了《艾滋病依从性教育宣传片》,在推广过程中他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再创造,制作出艾滋病依从性教育科普画册。

  “我们把艾滋病病毒比喻成‘虫’,告诉患者病毒是一个很小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里,慢慢地吃人的血(CD4细胞),会把人的血吃完。”杨成彬说,虽然这种比喻不是很正确,说法也不是很严谨,但内容简洁明了,群众一听就懂。

  虽然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了,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患者不知道怎么服药。“鉴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必须为他们制作一个特殊的说明书,教会他们自己服药才是长久之计。”最终,根据工作经验,杨成彬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师孙美艳,创新性地发明了“看图服药”法:在药盒上用太阳和月亮图案进行区分,早上吃的药就标上太阳,晚上吃的就标上月亮,药盒中间标上药片数量。

  探索 “一体化模式”全州推广

  对于艾滋病,国家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布拖县人民医院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杨成彬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通过不断实践、总结,2009年杨成彬探索出了县乡村组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人盯人”精准管理,促使抗病毒治疗工作局面发生好转。具体工作中,布拖县人民医院负责统筹,为患者做全面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县医院医务人员定期下乡随访,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机会性感染等,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乡卫生院负责为患者发放药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及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村组干部及艾防员负责督导患者服药。“把药品发放点设在乡卫生院后,患者可以到就近的发放点领取,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到县医院领药,省去了不少麻烦,治疗效果也大大提升。”杨成彬介绍,目前这一模式已向全州推广。

  “在困难面前,我们毅然选择了困难,选择了麻烦,只为患者得到方便。”杨成彬如是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