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军林 通讯员 刘四新)为推进我市医院中药制剂的规范发展,近日,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在太极集团召开了医院中药制剂研讨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处、重庆市医保局和重庆市市级有关部门参会,32家中医院(民营医院)以及部分药品生产厂家参会。到会的代表纷纷就医院院内制剂存在的情况、未来发展期望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中医药应保持其传统特色
“党的十九大以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其颁布实施以来,虽然从国家层面上已允许通过备案制来解决传统炮制和传统制剂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备案条件过高、政策不完善、区县级中医医院无炮制室、制剂室等情况,还是不能更好地发挥和传承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巴南区中医院代表坦言。
该代表建议,中医药应尽量保持中医药传统特色。从政府层面鼓励,并在政策上、经济上支持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传统中药炮制室和制剂室,简化区县级中医医院原来使用过的院内制剂的备案条件及流程,简化和降低新备案药品的备案程序、备案条件和备案标准,完善临方炮制和临方制剂的收费标准和相关政策,放宽区县级中医院传统制剂室的设置条件,加大中药专业人员传统炮制、传统制剂技术的培训和传承的经费投入。
医院与企业应协同作业
重庆三峡云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邹隆琼在发言中介绍,该公司已与多家医院共签订21个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委托生产协议和7个委托研发合同,目前正分批进行医疗机构制剂品种的工艺验证等工作。在委托生产和委托研发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处方药材名字描述不规范、制法描述粗略、生产批次少、成本较高等问题。
各级医院在自主生产过程中,因品种多、剂型多、生产规模有限导致成本较高、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自主研发医疗机构制剂过程中,因投入少、生产和检验条件有限导致制定的质量标准较低,间接影响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医疗机构自主生产、研发过程中,还存在环保压力,如药渣处理、生产用水处理。
她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各级中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协同作业,共建医疗机构制剂研发中心,解决医疗机构制剂品种研发困难、生产不足、成本较高、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同时,建议成立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渝东北研究分院和质检中心,解决区域性食品、中药材、药品质量检验检测硬件设施落后、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努力发展配方颗粒试点企业
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在发言中说,重庆在一些中药品种如白芍、白芷、白术、黄连、金银花、木香、党参、玄参、苍术、佛手、枳壳、天麻等,在川渝地区规模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具有独特的资源与品牌优势,产量和质量都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药材的规模化种植需其后续品种开发跟进方可持续发展。开展高质量的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可有力促进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促进重庆优势中药品种种植产业发展,增强重庆中药制药企业创新驱动力与产业竞争力。
他建议扩大重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数量,放宽试点条件;参考企业生产线规模,放宽研究品种数量限制;呼吁国家《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新版药典的执行,建议市相关部门出台引导政策,加快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建设,以接受中药材及饮片重金属、农残及二氧化硫等检测;大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渝地区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