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9日,“渔+”行动重庆代表团考察黔西南州兴义市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本报记者 刘壹刀 摄 |
 |
义龙新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人员在展示他们人工饲养的鲟鱼。 |
本报讯 (记者 刘代荣 通讯员 刘浪)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6月10日,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在兴义市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渝黔合作“渔+”行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渔+”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渔+旅游”“渔+野钓”“渔+康养”“渔+农产品”“渔+山地运动”等领域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黔西南以渔业为链条的多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双方互惠互利。
这次“渔+”合作协议,按照政府搭台、协会推进、企业唱戏原则,围绕“以渔为媒·生态共享”主题,以黔西南州“万峰生态鱼”为媒带动全州生态环保、绿色有机的农特产品进入重庆市场,以重庆的大都市、大开放、大市场和资金、技术等优势,带动黔西南渔业产业快速发展,让重庆市民走进“多彩贵州·美丽黔西南”,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
——建立两地产销市场合作机制。推动黔西南州“万峰生态鱼”和薏米、小黄牛、食用菌等农副进入重庆市场,在渝设立直营店、展示中心,每年向重庆市场销售优质生态鱼1万吨以上。同时,将一些规模生产地纳入重庆市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并挂牌订单生产,支持重庆知名餐饮品牌在黔西南开设直营或加盟店。
——建立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作机制。支持重庆在黔西南建立高端渔产品养殖研究所,建立冷链产业和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渔产品深加工企业,利用重庆水产行业技术、市场优势为黔西南水产企业提供技术、养殖、物流运输、渔产品深加工等服务,在仓储、分拣、加工、冷链、配送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建立渔旅和康养业发展合作机制。两地旅行社开展深度对接合作,互为重要旅行目的地,实现渔旅结合。支持重庆客商同黔西南州合作或兴办独资企业,在沿湖、非饮用水源保护地水库周边建设客栈、民宿、康养中心,共同发展康养业,引导重庆旅友、钓友到黔西南钓鱼旅游度假。
——推动两地会展、赛事协作发展。黔西南州组队参加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等重庆市内重点展会。重庆市组队参加国际山地旅游发展暨户外运动大会、中国万峰湖野钓大会等黔西南州重点展会。探索在黔西南州共同举办野钓大赛、万峰湖水上皮划艇赛、帆船赛、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等各类赛事和培训项目。
——共谋生态环境、生态农产品的推介发展。加大对黔西南州生态渔业产品、优质农特产品、优质旅游资源等的宣传推荐,鼓励重庆社会团体、企业、商会、协会与黔西南州相关团体、企业结成友好伙伴。
据了解,在签署“渔+”合作协议之前,6月8日至10日,由市商务委牵头,组织我市社会团体、企业、商会、协会70余名代表,实地考察了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小场坝“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兴义市鑫祥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鲟鱼流水养殖基地生态养殖项目和万峰湖生态养殖基地,并就渔旅结合、康养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企业、商家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参加此次行动的重庆市商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和贵州同处中国西南和长江上游地区,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产业相融,经济社会发展素来联系紧密。渝黔合作·“渔+”行动洽谈会,为渝黔两地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合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开启了渝黔商务合作新的征程。黔西南州政府负责人在洽谈会上说:“渝黔合作·‘渔+’行动一开局就站上了高平台、跑出了加速度,明天,必定会行千里、致广大。”
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服务发展处获悉,6月11日早上7时许,首批20吨万峰湖生态鱼从750公里外的黔西南州万峰湖运抵重庆市三亚湾水产市场,已进入市民餐桌,标志着渝黔合作·“渔+”行动拉开序幕,正式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