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九天阊阖开宫殿重庆主城区发现侏罗纪早期肉食恐龙证据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乾清宫:九天阊阖开宫殿
重庆主城区发现侏罗纪早期肉食恐龙证据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美故宫600年
乾清宫:九天阊阖开宫殿

马陈今

  穿过乾清门,映入眼帘的高大宫殿便是内廷乾清宫。作为内廷后三宫之一的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因梁柱腐朽及火灾等原因,明清两代各有修葺。可以说,乾清宫见证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世事沧桑。

  功能转换

  寝宫变理政之所

  乾清宫之名,源自于《易经》与《道德经》的结合,《易·乾·彖》提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表明了乾与天的对应关系,而《道德经》则提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乾清”之名也由此而来。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设“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的功能在清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顺治时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但使用率极低。当顺治元年清军进入北京故宫时,城中一片破败。

  康熙皇帝正式入住乾清宫当年,书写了“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的对联,并将其悬挂于正殿。现宫内所挂此联,为嘉庆二年乾清宫大火后摹写,上联旁书“康熙已酉圣祖御笔”,下联落款“乾隆丁巳恭摹”。从对联治国安邦的内容看,乃为理政之所而书,据此可判断,乾清宫功能由单纯的寝宫,转为政寝合一之宫,应始自康熙八年。

  乾清宫转为纯粹的理政之宫,始自雍正皇帝。在将康熙皇帝的棺椁安放于乾清宫后的第五天,雍正登极的当天,就向内务府总管大臣发一上谕,暂居养心殿:“诸王大臣佥云,朕持服二十七日后,应居乾清宫。朕思乾清宫乃皇考六十余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实不忍。朕意欲居于月华门外养心殿。著将殿内略为葺理,务令素朴。朕居养心殿内,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二十七个月守孝结束后,雍正帝就离开了乾清宫,在养心殿理政就寝了。自此,乾清宫在清代成为一个纯粹的皇帝理政之所。

  左祖右社

  社稷江山金殿

  古人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封建统治时期,皇帝是一国权威的象征,他拥有整个江山,也有社稷需要守护。社与稷都是传说中的神,社神管理土地、稷神管理谷物,古人重视祭祀,祭祀他们的地方称为社稷坛,帝王江山稳固,社稷便能同享其福。

  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连同石基高3.5米,分三层,由上到下,逐层收缩,层高也相应减低,给人以稳定之感。下层石台的南面有大门,朱漆油饰,九路门钉。门内有石室,人可进入。石台通身雕刻海水江崖的图案。石台下面还设有汉白玉栏杆,每个栏杆又有十二个柱头,雕刻着精美的狮子。石台上各设一座鎏金铜亭,东边的是社稷殿,西边的是江山殿,合称社稷江山金殿。社稷江山金殿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金殿为木制,风格与石台不同,一个朴素自然,一个厚重高雅。与此同时它也是故宫中最小的宫殿,面积不足10平方米,虽然建筑面积小,但结构上丝毫不肯马虎。重檐攒尖顶的式样,一圆一方,象征天圆地方。其下的细节雕刻亦非常精致,四面的三交六椀菱花格扇的门扇,裙摆上还有龙纹图案。这三交六椀菱花,由三根棂子交叉相接,相交点以竹或木钉固定装饰成花心。正交法各夹角均为60度,斜交法中线偏30度相交,可以组成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多种图案,形式丰富,是古建筑外檐装修中的高等级形式。

  社稷江山金殿,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也寄托着统治者希望国家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思想。皇帝之所以将这样一座金殿放在正宫“乾清宫”前,不单是因为江山社稷代表着国家,更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将国家放在心上。江山社稷金殿是顺治十三年的五月增建的,自此每日都供奉香烛,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末。 

  一块匾额

  见证王朝兴衰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正大光明”匾,典出《周易·大壮》,彖曰:“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大壮之卦为乾下震上,因阳爻浸长,盛大获得正位。典出《周易·履》,彖曰:“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又有《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匾上四字是清代入关后第一任皇帝顺治所题,皆谓帝王走上承前启后的光明正道。

  由于这块牌匾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乎成为清王朝的一大标志。康熙皇帝即位后,则将顺治皇帝的四字御笔摹勒刻石,以求传之后世。清嘉庆二年(1797年)冬乾清宫火灾,大火烧了乾清宫及两侧昭仁、弘德二殿,甚至连坤宁宫的前檐也受到了创伤。大火过后,连“正大光明”匾也毁掉了,太上皇乾隆一面奖惩相关人员,一面着手修缮乾清宫的工作,而这块匾额也是乾隆皇帝根据康熙时期的刻石重新制成。这块保留下来的“正大光明”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一座城,是往事,也是未来。随着时光漫游在幽深的宫殿里,看风中翻飞的花瓣,听红墙下青苔的叹息,乾清宫,就像一出真实的梦幻,让人百转千回,欲罢不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