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科学家通过AI破译老鼠面部表情村田和谷歌开发出最小AI模块等周机器人能任意变形、自由漫步专家表示要更重视“软基建”
第12版:科技服务·AI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科学家通过AI破译老鼠面部表情
村田和谷歌开发出最小AI模块
等周机器人能任意变形、自由漫步
专家表示要更重视“软基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疫“淬炼”人工智能
专家表示要更重视“软基建”

  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 董瑞丰)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疫情期间表现较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如无接触自动测体温、摸底排查中的自动问答等,过去有较多数据积累;相比之下,扩散途径检测、病毒源头追溯等由于缺少足够多的已标注数据,效果就差一些。

  李国杰是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等单位当天共同举办的前沿科技论坛上提出上述观点的。此次前沿科技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科技与经济融合新引擎”,以线上研讨形式召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工智能在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药品研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面临一些新的应用需求和挑战。

  李国杰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一对双胞胎,没有数据就没有智能。当下,高质量数据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智能发展,所以要高度重视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训练的共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

  他表示,过去讲基建主要是钢筋水泥,现在发展数字经济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要更重视“软基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各种工具库、算法库、软件库,打造一个完整的工具链。

  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词近期频繁出现在有关恢复经济发展的政策中。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内容之一,被按下加速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