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专家服务团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永川举行,这标志着我市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据介绍,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等国家级、市级专家担任,团队成员由领衔专家自主招募,包括各行业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后科研人员、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当地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跨学科“1+N+1”团队模式,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和坚强的技术保障。由300多名专家组建的45个专家服务团,基本覆盖全市深度贫困乡镇。
打通专家服务基层
“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们是采取专家组团,集中统一在某段时间到基层提供服务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基层需求点分散、缺乏有效渠道、服务结果跟进不到位等问题。”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通专家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2019年市人力社保局提出,改集中服务为分散式长期服务,以“订单式”“项目化”组织方式,组建专家服务团,“点对点”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立起了更为广泛长效的乡村引才引智新通道。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团队组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基层乡村提出“订单”,由区县收集乡村需求(目前重点聚焦全市深度贫困乡镇),由乡镇或村里提出任务需求。二是统一发布“订单”。人社部门发挥联系服务专家的渠道优势,广泛发布需求,面向社会征集专家团队。同时,配套出台激励政策——每个团队支持经费5万~20万元、服务基层可享受提前1年评定上一级职称、优先纳入人才选拔培养项目等。三是专家组团“接单”。以项目制方式提供定点、定人、定服务期的定制化服务,领衔专家自选团队成员,团队成员还要包含当地人才,确保团队以“钉钉子”的精神提供服务,并发挥好专家“传帮带”作用,帮助基层培养“种子”型骨干人才。
45个专家服务团
对应45个基层所需项目
据了解,45个“接单”的专家服务团,对应45个基层所需的项目。比如说,石柱县洗新乡保合村天麻育种项目由重庆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郭顺星专家服务团队“接单”,目前种植天麻示范园50余亩,预计产值120万元,带动就业20余人,农户增收18万元;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园村项目由市农业科学院钟应富专家服务团队“接单”,通过生产加工、产品策划、工艺创新等全链条技术指导,今年春茶鲜叶原料(独芽)价格由60元/斤提升至75元/斤,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经济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这些项目主要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针对贫困村产业薄弱问题,重点聚焦产业扶贫,在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和产业问题联合攻关。”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专家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项目规划、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培养专业人才、培育市场品牌、培植产业链条、转化科研成果,助推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农户早日致富。特别是要与受援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帮助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
考核评价机制
推动“订单任务”开花结果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每个“订单任务”开花结果,市人力社保局还建立了专家服务团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将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可申请持续资助;对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兑现资助经费和相关政策;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并暂停1年申报资格。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切实完善专家服务团选派管理办法,建立专家服务基层长效机制,找准专家所长与基层所需结合点,让智力帮扶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推进人才扶贫,助力乡村人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