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深化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川渝两地将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第03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川渝深化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川渝两地将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新闻

川渝两地将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四川瑞创科技有限公司为重庆车企设计的新车。重庆日报记者 罗斌 摄

  4月14日,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厅签订《框架协议》的同时,还签订了《科技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合作协议》《科技专家库开放共享合作协议》三个子协议。

  探索建设川渝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平台

  根据《科技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形成重庆基地和成都基地为主的“一平台、两基地”格局,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四川建立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集聚了四川行政区域内80%以上拥有大量高精尖设备的单位,重庆整合了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技人才等13类科技资源,打造出科技资源类别广和共享服务程度高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今后,双方将探索建设川渝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平台,通过认证整合、统一授权等,构建跨区域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单点登录、全网服务”,将有效推动两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此外,双方将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共同开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标准、评价考核、检测认证等互认;建立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政策协同机制,实现企业异地采购科技服务。

  协同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

  此次签订的《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围绕协同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协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协同推进一体化技术市场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其中,共同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是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将在成渝地区分别遴选试点区域和试点单位,更大力度调动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在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方面,双方将推动两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定期召开细分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在两地转化和产业化。

  共享3万余名科技专家资源

  此次川渝两地围绕专家库建设、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数据开放共享、精准服务等方面,签订了《科技专家库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双方将共享3万余名科技专家资源,其中高级职称占比90%以上,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约2300余名,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今后,双方将充分依托科技专家库专家开展科研项目评审、科技奖励评审、科技评估评价和技术咨询论证等各类科技活动。同时,加强科研诚信管理,两地专家科研诚信记录实行互通互用。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协议的签订将打破两地专家信息共享壁垒,有利于弥补双方高端专家不足的短板,促进高端人才流动和集聚。同时,有利于打通技术需求与专家服务的对接通道,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线上线下专家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