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丢失之谜墨西哥考古人员发现玛雅文明大型宫殿2019年我国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46项黑龙江公布一批考古新成果渠县出土文物参加纪念三星堆发现九十周年展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永乐大典》正本丢失之谜
墨西哥考古人员发现玛雅文明大型宫殿
2019年我国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46项
黑龙江公布一批考古新成果
渠县出土文物参加纪念三星堆发现九十周年展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华夏三大国宝之谜
《永乐大典》正本丢失之谜

尹凝

  《永乐大典》很多人熟知它,都是从古装电视剧里,其实《永乐大典》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是不世而出的神秘经典,又是古代中国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文化符号。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永乐大典》也像其他珍贵的文史书籍那样散落民间不知所终,它的每一段故事都是一个“传奇”。

  永乐帝编纂的百科全书

  根据史书记载,《永乐大典》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惊奇赞叹,这本书籍包罗万象,从历史、文学、科技、医术,到诗文、戏曲、工艺、兵法等,几乎将明朝之前数千年的文化书籍全部囊括其中。

  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后,每日都要处理很多公务,但是有时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经常要翻阅书籍,所以他就萌生了修一部百科全书的想法。永乐元年,他任用当时天下第一大才子解缙,专程负责这项艰巨的工作,并明确下令编撰这本书的宗旨为:“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他希望这部书能够汇集百家经典,囊括天下所有书籍之精华,成古今文献之大成。仅过一年,聪敏过人的解缙就编纂完成了这部书,名《文献大成》。令人意外的是永乐皇帝看后却十分不满,他认为这部类书辑录的典籍太少,不符合他心中汇集百家经典为一书的愿望。1405年,朱棣命他最信任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和解缙共同编纂这部大型类书。自三国魏文帝曹丕开始,各个朝代均有类书编纂,永乐皇帝明显是想编纂一部创造历史的大类书,以彰显大明王朝无以伦比、远迈汉唐的文化气魄。

  据学者推断当时编纂《永乐大典》的人数超过3000人,编纂人员十分复杂,除了官员、学者还包括当时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民间术士、僧侣也参与其中。《永乐大典》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书籍的精华,收集的典籍有近八千种。永乐五年(1407年)十一月该类书编纂完成。明成祖阅后十分满意,亲自撰写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六年(1408年)冬,命人抄写完毕。据姚广孝《进永乐大典表》记载《永乐大典》有“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规模、内容超过了前代所有类书。

  《永乐大典》采用了册页式包背装的装帧形式。每册30到80叶(书的正反两面称为一“叶”)不等,多为二卷本,少数有一卷或三卷本。书开本高50厘米,宽约30厘米,框高35.5厘米,宽23.5厘米。开本宏大,大小相当于一般书籍的两倍。《永乐大典》原书使用的是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主要原料的皮纸,洁白柔韧,纵纹如棉。《永乐大典》字体除将各门类事物的首字用多种篆、隶、草体书写外,正文均为端正大方的楷书台阁体。正文为墨色,引用书名文字用红色,断句及标声符号用红色小圆戳钤印。全书朱墨灿然,温润古雅。书中插图均用传统白描笔法绘制,形态生动。全书缮写工整,绘制精美,是写本中的精品。

  影响深远的旷世奇书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宝库,它收集了明代以前七八千种典籍。保存了大量已经亡佚的重要文献,很多消失的典籍赖《永乐大典》得以保存,这是《永乐大典》最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在明代嘉靖年间,因为重抄《大典》对它的文献辑佚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最重要的辑佚工作开始于乾隆三十七年,时任安徽学政朱筠上奏折提出要辑佚《永乐大典》。朱筠说:“中秘所贮《永乐大典》……请旨敕下儒臣,采辑讨论,以还旧观,可得人间未见书数百种。”于是自《永乐大典》辑出逸书次第刊行,流播海内,天下学者莫不欢欣鼓舞复知稽古之荣。最终,从《永乐大典》中辑佚600余种书,其中385种进入了《四库全书》。大量典籍文献价值极高,比如薛居正主编的《旧五代史》就被著名学者邵晋涵从《永乐大典》辑出。标志着我国传统的二十四史官修史书得以完整保全。为此乾隆皇帝还题诗一首《题旧五代史八韵》,诗还刻在国家图书馆四库全书的原架上。

  学术界认为,这些从《永乐大典》辑得的语言文字古籍及其研究成果将改写半部中国音韵学史、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明初以前各学科的文献资料,因此它也被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

  《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也是镇馆之宝。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远超前代所有类书。这部原本包含1万多册的大书经历了600多年的颠沛流离,如今全世界只剩下400余册副本存世,正本至今不知所终。

  要知道《永乐大典》有一万多册,而且每册书长50.3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左右。如此之多的卷册,放在那里就跟一座小山一样,怎么就突然不见了?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史学界也称其为“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至于《永乐大典》的正本究竟在哪儿,当代研究者有如下几种猜想:其一是明末清初毁于南京,二是随“忠实读者”嘉靖殉葬在北京的永陵,三是万历年间焚毁,四是藏于皇史宬城墙夹层内,五是毁于清朝乾清宫大火,六是毁于明亡之际文渊阁。可惜的是这些说法几乎都无确凿证据。中华书局编审、曾参与影印本《永乐大典》出版工作的张忱石倾向于“永陵殉葬说”,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永乐大典》研究者张升认为毁于明亡之际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寻找《永乐大典》正本的唯一办法,都只能是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关于它的新线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