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星堆“机器狗”铜神兽。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了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可见“云逛展”已经成为当下多数人的选择。今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举办了各种宣传、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来“云逛展”吧。
日前,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在宜宾市博物院举行。此次主会场活动首次汇集了川渝两地20余家文博单位历年出土的巴蜀文化精品,展出了文物共计130余件(套)。除了三星堆祭祀区此前出土的“诸葛亮”“奥特曼”等知名青铜器以外,还有一只造型可爱的青铜“机器狗”,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关注。
造型奇特的“机器狗”
三星堆新出土的这件“机器狗”文物,本名为铜喇叭形座、铜神兽。因为天生造型奇特,自带科技感,所以刚亮相就被人们起了个“机器狗”的外号。仔细看,它昂着头,张着嘴,睁着大大的眼睛,短粗的腿,塌腰趴在地上,翘着尾巴,确实很像一条正在讨好主人的小狗。
众所周知,中华田园犬一般长50~60厘米,体重10~20公斤。从资料来看,这条“机器狗”长28.5厘米,高26.4厘米,差不多只有中华田园犬的一半,大小与柯基犬差不多。
整件器物呈昂首挺胸、四肢蹲伏于地的走兽形象,后肢缺失,双耳、尾部等处残损。头顶有个高高卷曲的角,眼部为“臣字眼”,头部扁长,带圆形阔口,短颈,躯干修长,挺胸,塌腰,四肢外张,蹄足,尾部上翘后弯,体表有云雷纹条带装饰,整体形态健壮有力。有读者感叹,这造型简直是现代“机器狗”的文物版。
出自三星堆“明星坑”
据了解,这件引发关注的“机器狗”铜神兽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坑底,临近西壁。
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中,3号坑发现的器物最多、最丰富,被称为“明星坑”。3号坑出土的相对完整文物近500件,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就连青铜器造型也非同寻常。包括一件双手插指合拢跪坐,头戴平顶冠,将尊器放置于头顶的青铜顶尊人像;一件像卡通人物“大耳朵图图”,含金量在82%~85%之间的完整黄金面具(圆耳朵金面具);一件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对应两侧线刻有神树纹样的神树纹玉琮等。在虎年央视春晚上惊艳了全国观众的宽130厘米、高75厘米的巨型青铜大面具,也是出土于3号坑。
因为三星堆3号坑文物多而复杂,所以发掘当时采取了先清理周围文物,最后再提取的方式。“机器狗”被发现时下面还压着一件小型大口尊。考古人员回忆“这件青铜走兽形态很夸张,它四肢张开趴在地上,昂首张口,嘴部呈长圆形,活脱脱是一个文物表情包。”
“机器狗”全球征名中
研究人员暂时还没有给出关于“机器狗”的更详细信息,但它无疑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中又一件较为精巧的文物,这一点从它特别的“臣字眼”上也得到了证实。
商代工匠雕刻玉器时,在神人、兽面以及圆雕动物、片雕的龙、虎等较高级的题材里,均会根据眼睛的轮廓和眼球的圆形,描绘出外圈接近菱形、中间有个圆圈纹路的“臣字眼”,很像汉字中的“臣”字。其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只在题材高级、需要精致制作的器物上才会采用。
尽管不清楚用途,但“机器狗”憨态可掬的造型、流畅优美的线条、清晰独特的纹饰,很是惹人喜爱。借其首次展出的机会,有媒体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起了“三星堆神兽全球征名”活动。人们纷纷展开想象,有人根据文物的姿态起名“咆哮兽”,也有人说应该叫“啸天犬”,也有脑洞大开的人说它的嘴部呈现筒状,干脆叫“豌豆射手”,令人忍俊不禁。
本次与“机器狗”一同展出的,还有被考古人员戏称为“奥特曼”的青铜小立人像和形似“诸葛亮”的立发铜人像,均出自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