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啤酒”可能是每个《哈利·波特》粉丝都想尝试的神奇饮料。在原作里,这是一种上至德高望重的老校长,下至刚刚13岁的小巫师都能喝的“国民饮品”——也就是说,所谓“黄油啤酒”可能是一种不含酒精的“无醇酒”。
无糖可乐我们都听过,那无醇酒又是怎么回事呢?只要不含酒精(乙醇)就是无醇酒吗?无醇酒打着更好喝、更健康的标签,近年来逐渐受到追捧。那么,这些酒和普通酒的生产工艺一样吗?
什么是无醇酒
无醇酒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无醇,只是酒精含量比较低,仍保留着传统酒的色、香、味,常见于啤酒和葡萄酒。
在大多数欧盟国家和国际标准中,通常酒精度数少于0.5%(酒精体积占比为0.5%以下)可称为无醇啤酒,而酒精度数小于1.2%的则可以称为低醇啤酒。1919年至1933年之间,消费酒精的禁令刺激了美国低醇啤酒的生产,在美国和阿拉伯地区,无醇啤酒意味着不存在酒精。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同,酒精度数少于0.5%可称为无醇啤酒。
无醇酒是怎么做出来的
目前世界上生产无醇啤酒的方法主要分两类。
限制发酵
限制发酵的基本原理即利用酵母的催化作用将糖类物质转变成乙醇,所以,如果能够降低这种催化作用,或者不满足酵母产生酒精的条件,也能达到降低酒精含量的目的。
其中,冷接触发酵就是通过控制酵母发酵环境温度来降低其催化作用。在正常发酵温度条件下当酵母的乙醇含量达到要求时,迅速将温度降至0℃,这时酵母发酵产生较少的乙醇,同时发酵产生的异戊醇和苯乙酯等芳香物质也使得无醇啤酒在风味上具有普通啤酒的特征。
而专一酵母发酵则是专门挑选“挑剔”“懒惰”的酵母,这些酵母只对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情有独钟,对其余糖则“爱搭不理”,从而减少了乙醇的生成。
降低可发酵糖量则是采用减少酵母发酵原材料的手段,通过高温制造麦芽汁,破坏可使淀粉转化成可发酵糖的淀粉酶,从而降低了可发酵糖的含量,以此达到限制酒精含量的目的。
脱去发酵产生的乙醇
在无醇酒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蒸馏法、蒸发法、渗析法、反渗析法等工艺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乙醇选择性地除去。其中,蒸馏法和蒸发法属于热介质法,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损害降低啤酒的风味,影响啤酒的口感。
热脱醇对啤酒品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蒸发温度和暴露时间,这和热分离器的构造有关,目前离心式和降膜式蒸发分离器,已经在工业上得到应用。渗析和反渗析法属于膜介质法,这种方式对啤酒风味破坏最低,工艺几乎不会造成啤酒热损伤,但对设备要求高,故成本较高。
此外,有一些工业啤酒生产企业为提高效率,经常把高度数的酒通过稀释的方式获得普通产品,也就是兑水。这一步骤能够获得低醇的水啤酒,且简单、成本极低,但毫无疑问这种方式得到的产品很难被称为啤酒。
总之,“无醇酒”是通过发酵而得来的酒类饮品,而实际上黄油啤酒则是使用黄油和红糖等食材调制而成的饮料,所以黄油啤酒只是名字上占了一个“酒”字,说它是“无醇酒”还是不恰当的。
喝完无醇酒可以开车吗
既然无醇酒的酒精含量这么低,如果选择饮用“无醇红酒”或“无醇啤酒”,是否可以打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一铁律呢?虽然无醇酒能将酒精含量控制在0.5度以下,但饮用量超过两瓶,也足以达到酒驾的标准。因此,大家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即使少量饮用无醇酒,数值达不到酒驾标准,但大脑反应力和判断力的下降也会对驾驶员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