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雨廊桥。 通讯员 吴玥瞳 摄 |
近日,第8届西南地区建筑类高校教育联盟展览“在地与改变——高校作为城乡建设者的实践与经验”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5日,展出了来自24所西部建筑院校教师原创的88件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数是已建成的热门景点。这也是西南地区建筑类高校教育联盟院校之间的第一次创作交流展。
黔江区濯水古镇
风雨廊桥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教师黄耘、王平妤、罗夏参展作品《土家风雨廊桥的演替实践——重塑西南腹地智慧的东方美学》曾获第6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设计类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建筑艺术类“进京奖”,该项目位于黔江区濯水古镇。
黔江区濯水古镇毗邻长江支流阿蓬江岸,是历史上负有盛名的渝东南三大古镇之一,2010年前后,为促进阿蓬江两岸经济的发展,濯水古镇进行了风雨廊桥的设计与扩建。
该段廊桥扩建后,与已经兴建完成的一期廊桥构成统一的整体,全段长达约700米。如今,风雨廊桥已成为濯水古镇的主要标志性建筑物。
远山有窑
重庆大学城虎溪土陶厂改建
一座濒临拆除的老窑厂,一种传承了百余年的老手艺,在田琦的设计之下发生蝶变。
“远山有窑——重庆大学城虎溪土陶厂改建”项目位于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是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教师田琦策划并主持设计的乡建实践项目。在长期实践中,该项目不仅使百年传统乡村手工艺得以保留,还让老窑厂焕发活力并成功转型。该项目还获得2019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荣誉提名奖。
如今,“远山有窑”已变成人们喜爱的网红景点,无数人到老窑体验传统技艺。
九龙坡区九龙半岛
“螺旋天梯”
去年,位于九龙坡区九龙半岛的“螺旋天梯”因造型独特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螺旋天梯共有7层,高达66米,因独特的外形被许多市民称为“烤面筋”。
“螺旋天梯”就是出自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黄耘、王平妤、曹丰泰、马思巧、魏雪等老师主创设计的《中岛艺路的城市形象空间设计》项目。该项目包含长江灯塔、崖顶彩道、艺术码头、褶带浮廊、艺术崖壁五个部分,以不同的主题分别象征长江水岸上的“明灯、江崖、码头、江滩、滨江”,提供了与江岸对话、与城市互动空间,也体现了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
此外,展厅里还有许多其他照片或微模型,比如有三河村公共空间营建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云南康旅集团腾冲玛御谷温泉小镇“欢天喜地”林间生态卫生间项目等。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院长黄耘说:“‘在地’既是在校教师亲身参与城乡建设实践的一种态度,也是他们赋予事物以意义和还原场所之精神的一种执念;‘改变’则是一股持续不竭与无限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