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小道》给予我们能量蜜蜂氢能幸福的秘诀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邓小平小道》给予我们能量
蜜蜂
氢能
幸福的秘诀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小平小道》给予我们能量

黎均平

  作为邓小平同志的老乡,在邓小平故里的影院,观看新近上映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邓小平小道》,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幸福感的事情。观前我饱含期待,观中我泪水涟涟,观后我久久回味。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给予我的能量,绝不亚于参加一次刻骨铭心的党性教育。这种直接而深邃的影响力,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好看”“好感动”的自嗨,是具有强烈感染性、共情性和持续性的。

  无论是主题、叙事、角色、视角,还是场面调度、声音、构图与影像等方面,电影《邓小平小道》都可圈可点。可以说,它的成功是系统性、完整性的,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现实教育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尤其是主题的深度开掘和喻指,角色特别是主角的精到深刻把握和演绎,细节方面的精细绣花功夫,逼真震撼的场景布设,超强抓人的代入感,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基石。著名学者聂震宁用“三个深”来评价电影《邓小平小道》:“整个观影感觉是感动和震撼。这个作品是深刻的作品、深沉的作品、深情的作品。”对此,我深为赞同。

  影片《邓小平小道》,讲述的是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岁月。当年,小平同志系家国情怀于一身,坚强隐忍,忧国忧民,一边劳动,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但仍然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样,一条乡间小道伸出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这也是影片《邓小平小道》名字的由来和主题着力开掘的方向。

  《邓小平小道》是小平同志在逆境的三年多时间里最真切的写照。拉长历史的视野,现在深情地回望,邓小平小道既是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行走的寂寞小路,也是他身处困境却依然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策源改革开放蓝图设想的冷静思索之路;既是艰辛小道,也是坚强小道,是等待、忍耐、乐观中蓄势待发的希望小道。小平同志通过与基层群众接触,感知民生疾苦,深切感悟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说一千道一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根本”的灼见,下定决心要找出一条新路。也可以这样说,这条由工人群众为他铺建的小道,这条承载着普通人民群众朴素感情和希望的小道,寓意是一条与人民群众相通的路,要伸出的新路必须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越走越宽广的路。纵观“这条路”,连接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欢离合,连接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连接着党心和民心的水乳交融,连接着之后开掘出来的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之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光大道。如今,“邓小平小道”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既照见了我们从哪里来,也照亮了我们要往哪里去,还将持续照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践履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迈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以为,这正是影片《邓小平小道》要集中地艺术地告诉我们什么、要让我们明白什么的深层意旨所在,这里面蕴含着一种直抵人心的磅礴力量。这是影片《邓小平小道》在理论和道理方面的赋能。

  在影片《邓小平小道》中,哲学的智慧、思考的回响无处不在。比如,小平同志在与家人的对话中谈到,面对再大的困难,“我的经验一是不怕,二是乐观”,始终保持“想得开,挺得住”的人生态度。在不同的场合,他多次说到一个词:“忍耐”。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资料:新中国成立前夜,周恩来向青年们介绍毛泽东的特点时曾指出,领导者的智慧要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说服、等待的过程。“正确的意见常常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善于迂回、善于等待,这是毛泽东智慧、也是邓小平智慧的一个显著特点。影片《邓小平小道》再次深刻印证了这一点。善于迂回、善于等待,成就了小平同志绵里藏针的性格特征和厚积薄发的丰功伟绩。这是影片《邓小平小道》在智慧和策略方面的赋能。

  影片《邓小平小道》,做足细节功夫,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丰富、真实、鲜活的细节,是一部作品打动人的关键所在。从细节中坚实地立起来的温暖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小平同志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在逆境中人性的伟大光辉,也看到了伟人和凡人的共通之处。“伟人也是人”,小平同志对家庭、对子女、对基层普通群众深深的爱,都体现在细腻、生动、亲切的平常细节上。影片中这样的细节俯拾皆是:比如为儿子治病的事向中央写信,给瘫痪在床的儿子翻身擦身,给保姆儿子送粽子,对“管教”监督人员的宽宏大量……一场场,一幕幕,自然而然,合情合理,让人信服,感人至深,丝毫没有人为拔高的痕迹。这是影片《邓小平小道》在情感和生活方面的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在整个观影中,我们能时时处处体悟到精品背后是精神,编剧、导演、演员等各个环节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的要求,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倾力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为新时代电影创作竖起了一个新的典范和标杆。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