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邪教协会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第05版:科技创新·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反邪教协会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邪教协会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乔广志

    南川区调研座谈现场。本版图片由市反邪教协会办公室提供

    江北区警示宣讲现场。

  近年来,重庆市反邪教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重庆市科协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反邪教协会和重庆市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结合重庆市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坚持党建带会建,积极推动把反邪教协会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政治引领

  激发协会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反邪教协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应更好地在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发挥作用,在新形势下担负起新使命。为此,重庆市反邪教协会进一步强化职能职责,将工作重心下移,结合基层社区关爱帮扶巩固工作,积极探索“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应用。

  一是着重加强组织建设。以“强基础、增实力、见实效”为目标,按照“五有”标准实现区县反邪教协会全覆盖,即:有平台、有队伍、有活动、有经费、有考核。

  二是常态化开展警示宣传。围绕本地邪教组织突出动向和现实危害,广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形式,精准有力揭批邪教本质和危害,提高群众对邪教的知晓率和防范抵御能力,厚积反邪教社会土壤。

  三是加大理论研究力度。重庆市反邪教协会每年坚持开展反邪教学术研究活动。2018年,择优推荐的论文《“微关怀”在社区反邪教工作中的应用》获得中国西部反邪教论坛一等奖,得到中国反邪教协会及与会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

  坚持实践创新

  推动社区应用出新绩

  2020年,重庆市反邪教协会以论文《“微关怀”在社区反邪教工作中的应用》为蓝本,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等高校有关专家学者,对“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研讨论证,形成了“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应用的工作模式,并先后在江北区、南川区等区县基层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得到了中国反邪教协会、重庆市委政法委等有关部门的肯定,获得了基层反邪教工作人员及基层群众的认可。

  在江北区基层社区的创新实践。重庆市反邪教协会指导江北区反邪教协会,大胆尝试创新社会协同参与模式。在江北区委政法委支持下,依托江北区“关爱之家”阵地平台,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暖洋洋”社会组织,选取帮扶服务对象需求较多的大石坝街道东原社区及大石坝街道推进实践应用。

  两年多来,“暖洋洋”社会组织党支部,整合爱心企业21家,组织心理咨询师10余名,并争取到素心工作室的专家团队加入“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实践中,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帮扶巩固工作成绩显著。

  在南川区基层社区的创新实践。2021年,重庆市反邪教协会积极支持南川区反邪教协会整合社会资源,动员15家社会单位资助“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长效开展。在南川区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将需帮扶人员较多的东城街道灌坝社区作为重点试点区域。灌坝社区党委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将“党建+微关怀”工作模式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基层综治、文化等多个部门,构建了社区反邪教工作新格局。

  同时,在南川城区打造“一环多点”反邪教工作示范带,建成反邪教科普文化长廊、反邪教志愿者培训学校等多个反邪教阵地,组建了党员干部带头,退休教师、退休干部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和反邪教文艺宣传队,常态开展社区帮扶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总结推广工作新模式

  “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得到了重庆市科协党组的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江北、南川等区县基层社区,实地调研指导“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推广应用。

  2022年初,重庆市反邪教协会积极总结完善两年多来在基层的实践经验,邀请专家团队进一步研讨论证,总结提炼出“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工作模式:1个目标,2个融入,3种方式,2种机制。“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为需要提供帮扶的人员融入社会、回归生活畅通了渠道,是反邪教协会融入社区关爱帮扶巩固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

  党建引领,1个目标强推动。健全党领导协会工作制度,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协会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设立“创建无邪教社区(村)”为既定目标,有效防止邪教在社区的滋生蔓延,全面提升社区居民防邪拒邪能力,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力争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搭建平台,2个融入展特色。依托“关爱之家”、“反邪教警示宣传基地”等阵地平台,着力在提质、扩面、做优上下足功夫,积极推进“微关怀”在基层落地落实,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一是将反邪教协会工作全面融入全域科普生态,用科学揭批邪教本质,驳斥邪教歪理邪说,充分利用基层科协科普资源,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良好氛围。二是将反邪教协会工作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广“党建+反邪教+N”工作法,推动反邪教协会组织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入平安重庆建设。

  提升服务,3种方式促长效。一是合作调查服务。合作调查式“微关怀”,紧紧围绕社区居民各个层面的需求,把反邪教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党员带头,电话慰问、入户调研走访社区人员,对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调查,记录社区人员当前状态等相关情况,为不同层级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专家指导服务。社区治理工作存在需要帮扶的人员对反邪手段偶有抵触、基层社区缺少专家指导等问题,重庆市反邪教协会牵头组建党员干部带头的市级专家资源库,统筹专家资源,在各区县最需要的地方实地指导、解决基层社区实际问题。目前,市级反邪教专家资源库已拥有市级宣讲、理论研讨等33名专家。三是生活关爱服务。采取心理陪伴、重建社会支持、融入社区活动等方式,由党员干部带头对需要帮扶的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细致入微的关心关怀,解忧纾困。通过社区党支部会、院坝会等方式,让误入邪教的社区居民了解基本生活保障、义务教育等帮扶政策及反邪普法知识。依托“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阵地平台,在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文体反邪活动。

  强化保障,2种机制固成果。一是三色量化机制。通过调研走访社区人员,对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三色量化管理制度。其中红色为需要经常性开展帮扶工作,黄色为需要定期开展帮扶工作,蓝色为每年开展帮扶工作。特别对红色关注对象重点分析,建立重点专项档案。“红黄蓝”三色量化档案,让帮扶巩固内容具体化、可视化,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二是“三社联动+N”机制。“三社联动”指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联动机制。“N”代表爱心企业(提供义诊、家政等服务)、心理咨询师、宗教界人士、教师、文艺工作者等志愿者群体。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形成以联动机制为服务资源、以志愿者群体为支持力量的聚合性载体,发挥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一批类似于“老马工作室”“妈妈喊话队”等特色品牌。

  下一步,重庆市反邪教协会将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深化总结“微关怀”反邪教工作法,加快在全市推广应用,为反邪教协会融入社区关爱帮扶巩固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重庆市反邪教协会秘书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