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瞬态智能化设备可实现抑郁障碍快速诊治重庆高新区推进“互联网+”服务 让老人享受智慧养老国内首个跨境数据托管服务平台投用以色列团队用植物蛋白支架3D打印“培养肉”
第07版:科技创新·项目
上一版 下一版  
超瞬态
智能化设备可实现抑郁障碍快速诊治
重庆高新区推进“互联网+”服务 让老人享受智慧养老
国内首个跨境数据托管服务平台投用
以色列团队用植物蛋白支架3D打印“培养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化设备可实现抑郁障碍快速诊治

甘晓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胡斌团队研发的“精神状态评估与干预系统设备”正式入驻位于北京房山的北京市工程医学与创新应用新型研发中心,意味着相关设备系统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

  当前,精神疾病已成为困扰全球各国人民健康的难题。以抑郁障碍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3.5亿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患者,仅中国统计出的抑郁障碍患者已超过3000万,近20年的时间抑郁障碍患者增加了120倍。然而,对精神疾病病理机制的认识、全面评估或量化精神健康的指标或工具以及有效的精神障碍早诊早治方法仍然缺乏,这成为提升全民精神健康水平的主要“瓶颈”。

  多年来,胡斌团队在脑医学与健康工程领域开展了变革性诊疗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出了“心理生理计算”理论方法,突破了心理、生理信息的“感”+“知”+“疗”关键技术。

  基于这套理论方法,团队针对精神疾病诊治的不同需求,研发出系列“精神状态评估与干预系统设备”。其中,“便携式三导脑电抑郁状态采集与分析系统”解决了针对抑郁障碍人群的普适化、持续性监测及量化识别的难题,为抑郁状态的快速、精准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已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便携式脑电技术和电子针灸技术,团队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发的“实时生物反馈迷走神经电子针灸仪”。此外,团队还研发出基于“瞳孔波”的精神状态评估和基于脑电的神经反馈干预系统、精神状态无扰式步态采集与分析系统等。通过这些智能系统设备,用户的精神状态能够被实时量化评估-反馈-调控。

  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北大六院、上海精神卫生所、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湘雅二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应用。下一步,团队将围绕精神障碍心理生理机制、自然情境下多模态生理信息感知、闭环自适应负反馈治疗等关键技术,为精神异常状态的“早诊早治”提供创新性诊疗方法与范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