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孵中国·重庆站暨首届成渝双城特色载体论坛。 荣昌区科技局办公室供图 |
核心提示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跃升,科技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科技对外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在荣昌区,科技创新亮点频闪,不断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荣昌区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国家高新区、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为统揽,以全面提升全区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着力在“聚资源、强技术、壮主体、育人才、优环境”方面精准发力,奋力为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集聚创新资源
培育创新主体
【镜头】 2021年3月,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成为全国农业领域唯一、重庆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由西南大学、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我国生猪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院校和国家级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总部设在荣昌区,4个分中心设在华北、西北、华东和华南,6个示范站分别在四川、广东、广西、河南、湖南、江西等生猪优势主产区建立。
目前,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正按规划稳步推进。市区两级成立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工作小组,形成《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细化明确“构建生猪技术研发体系、构建荣昌猪标准体系和品牌推广体系、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研发平台和人才队伍”4个方面16项任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出台《关于支持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
【点击】 围绕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高新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畜牧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陶瓷创新中心、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电子电路创新中心、具有成渝地区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具有川南渝西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建好“一城一区五中心”科技创新格局,是荣昌区的目标追求。
近年来,立足为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科技活力,荣昌区全方位、多层次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该区持续推高创新平台层次,成功获批建设全国唯一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平台——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获批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并争取到市政府同意将其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城多园”建设。
同时,积极支持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下称市畜科院)等科研院校和重点企业建设创新基地,市畜科院在国际上首次培育获得转人免疫球蛋白超大基因片段转基因猪,在国内率先建立无菌猪繁育技术体系和全国唯一无菌猪实验基地,在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动物等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021年,该区积极制定出台《荣昌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系统涵盖支持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等21个方面补助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支持对象更加精准。全年兑现科技创新政策补助2500余万元,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104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3家,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7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63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33亿元。
“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积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提升企业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市级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壮大创新主体。”荣昌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全年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1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5家以上。
同时,按照“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的思路,大力培育发展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科研平台,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重点培育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给予购置研发设备、科研项目、人才引进等投入部分配套补贴,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年新增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预计达2.25%以上。
关键词
提升科技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镜头】 荣昌区科技局组织西南大学和市畜科院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一行,深入重庆市奶牛科技专家大院(荣昌)和远觉镇宜机化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召开院校地科技创新合作座谈会,为远觉镇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出谋划策。
专家团队建议,依托渝西奶牛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结合宜机化土地整治,发展青贮玉米规模种植,不仅能解决饲料运输成本问题,保障饲用原料安全,优化牛奶品质,还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有助于打造种养循环农业产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据介绍,重庆市奶牛科技专家大院(荣昌)于2010年被评定为市级科技专家大院,以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牛业团队为技术支撑,依托渝西奶牛专业合作社,由荣昌区科技局、远觉镇人民政府共同管理。2021年,专家团队开展实地科技服务10余次,赠送物资数千元,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00余人次,切实把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点击】 科技服务“三农”,在荣昌区早已成为常态。近年来,荣昌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从西南大学、市畜科院、市农科院、重庆文理学院等科研院校多批次选派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区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2021年,该区积极创新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开展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服务团跨区域科技服务活动,推荐四川农业大学8名专家教授作为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选派至荣昌,为荣昌特色农业技术“把脉问诊”。全区81名科技特派员覆盖21个镇街。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开展花椒树剪枝、肉牛粪污处理、茶叶加工技术等培训20场,推广新技术20项,营造了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强化科技特派员队伍管理,切实做好新批次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技术、资源优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实践中。”荣昌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实施推进市级“晚熟柑橘产业链短板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实现科技人才和平台的有效融合,扩大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据了解,为提升科技服务能力,荣昌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农牧特色优势,由市科技局、市畜科院、荣昌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出资设立荣昌农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专项,针对荣昌农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动物育种、模式动物等进行联合攻关。目前,农高专项已支持43个项目,资金总额4400万元,参与企业40余家,吸引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协作实施,实现科技研发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同时,积极探索种子基金公益参股、持续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科技金融服务,2021年市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达到320笔,贷款总额达到5.41亿元。重庆威迪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纳入种子基金首批公益参股支持对象,参股金额80万元。聚焦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技术创新短板,在卫生、教育业务技术创新研究等领域立项56个。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加强技术交流
【镜头】 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建设,2021年12月22日,川南渝西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暨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隆重举行。
会议强调,川南渝西是成渝地区除重庆成都双核外区位优势最明显、承载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高质量推进川南渝西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创新区域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会上,荣昌区科技局同泸州、宜宾、自贡、内江、江津、永川、大足科技管理部门成功签署了《川南渝西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川南渝西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形成了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的合作共识。
【点击】 坚持开放合作,才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近年来,荣昌区紧扣科技创新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加强与市内外科技资源对接,积极建立区域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1年,荣昌区成功对接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在荣昌注册成立重庆吉棠生物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前沿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支持市畜科院、西南大学、三杰众鑫等10个单位联合申报重庆市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荣昌区与丰都县、西南大学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协同打造丰都肉牛产业研究院,联合丰都县肉牛企业等单位成功申报获批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优质肉牛的种质创新”和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丰都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成功举办“创孵中国·重庆站暨首届成渝双城特色载体论坛”,荣昌孵化器“古思特”与泸州“溪谷”联合建设运营创新创业示范载体,致力于打造成渝地区首个联合科技企业孵化器。
当前,荣昌区正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渝两地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打造跨区域高质量发展合作样板示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以西部科学城建设为契机,依托荣昌畜牧产业、科技的独特优势,促进畜牧科技交流合作,带动成渝畜牧全产业链协作共兴,全面融入“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建设。
未来五年,荣昌区将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区委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加强技术创新平台搭建、高端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支撑。到202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
通讯员 赵敏 周雪 本报记者 何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