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乡村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乡村振兴,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就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等提出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加大对乡村、山区、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全方位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一系列喜人变化点亮了广袤乡野,温暖着菁菁校园。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殷切嘱托至今印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原校长、县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顺祥的心里。几年过去了,中益乡小学变化还真不小,你看——
新老师更有干劲了。唐大鹏是个青年小伙,刚来学校那会儿,不管是上课还是管理学生都有些生疏,忙起来还会手足无措。学校安排经验丰富的马影翠老师与他“结对子”,一有机会,还让他们到名校跟岗访学,参加专题培训……有了平台与机会,唐大鹏的教学技能显著提升,更愿意把心安在这里。
老教师也不掉队了。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还钻研起了泥塑、花式跳绳等课程。在心理辅导、生活指导方面,大家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学校里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比较薄弱,老师们就尽心尽力给予爱与呵护,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学生们学习更积极了。这几年,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每门课程,并自主建构起“幸福课程”体系,编写9门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还添置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新建了书法室、泥塑室、科技馆、远程互动教学室。“空中课堂”成了学生们的最爱,通过5G网络实时链接,山里娃和城市孩子常常“共上一堂课”。
前段时间,从该校毕业的谭佳丽同学兴奋地给谭顺祥打去电话,告诉他,她成了一名共青团员。她说:“小学几年对自己帮助可大了,进中学后学习生活都很适应,各门功课成绩不错,还喜欢阅读、拉二胡、练书法。”在中益乡小学,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很多。他们勤奋上进,爱好广泛,变得更自信、更阳光、更健康。
“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了。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好饭是大事。食堂的师傅秦建国对食品安全非常上心,几乎成天在食堂忙碌,验收统一配送的食材,检查“明厨亮灶”系统,搞好食堂保洁……“他常来找我,跟我算算当季蔬菜、肉食的营养成分,研究食谱的营养搭配。”谭顺祥说。秦建国还把中益乡小学营养午餐改善计划的经验带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并进行了交流。会议主办方中国儿童基金会,特地按照该校学生的菜谱安排午餐,让与会者享受来自大山里的佳肴。 (作者:李晓、张国圣、张哲浩、周洪双、耿建扩、陈元秋、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