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志盖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志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系列报道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志盖

    慕容智墓中的石质志盖。

    彩绘陶俑。

    鎏金银饰件。

  很久以前有个传说:祁连山下必有大墓。

  后来,祁连山下的绿洲平原——甘肃省武威市,果然发现了唐代吐谷(yù)浑王族墓葬群,墓主名叫慕容智。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慕容智和作家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是什么关系?

  吐谷浑王族由来

  历史上,吐谷浑既是国号、族名,也是人名。

  三国两晋时期,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区域有一支鲜卑族部落,他们以慕容为姓。部落首领的庶长子慕容吐谷浑和嫡长子慕容廆本来感情很好,后来经人挑拨,发生了争执。

  公元283年,慕容吐谷浑率部西迁到内蒙古阴山地区自立门户,后从阴山南下进入祁连山脚,在现今青海、甘肃、四川等省份交界地带逐渐发展成一个国家。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吐谷浑”为族名、国号,历经多代,最终归顺唐朝。

  而留下来的慕容廆带着部族逐渐向南发展,力量日渐强大。公元337年,慕容廆之子统一了东北地区的鲜卑各部落,并建立燕国。但燕国命途多舛,仅33年就被前秦所灭,被称为前燕。后来虽历经数次复国(后燕、西燕、北燕、南燕),最终倾覆。

  可以说,慕容廆这一支的后代一直都在为复国而努力,这与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情节颇为相似。

  历史上的慕容复

  《天龙八部》中的两大绝世高手“北乔峰、南慕容”,南慕容即是指慕容复。在小说中,慕容复的人物设定为燕国宗室(王族)后裔,他的存在也正是为了光复“大燕国”。

  但在历史上,慕容廆这一支并没有出现过名叫慕容复的宗室成员。反倒是当初自立门户的慕容吐谷浑这一支,到可汗(统领者)慕容诺曷钵因失去故土而率部归顺唐朝,得封号“青海王”。慕容诺曷钵的第七代后人,名字恰巧叫慕容复。

  不过,历史上的慕容复在病死后,“青海王”封号随即被废,存续数百年的吐谷浑至此灭亡,时间在公元800年前后。而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则是以北宋哲宗时期为背景,时间在公元1077年之后。这说明作家金庸只是借用了这段历史,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并不是同一人。

  但综上所述,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慕容复,与甘肃省武威市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中的墓主慕容智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甘肃省武威市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墓葬群,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岔山村,地处祁连山下。自1915年弘化公主墓被发现以来,武威地区已有多座吐谷浑王族墓葬被发现。

  2019年,甘肃省当地文物局获得批准,对其中一座墓葬形制严格按照唐代三品及以上规格官员的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数百组随葬品,其中包括日用品与武器,规格颇高。同时,墓道中间还有一个石质墓志。

  所谓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也指墓志上的文字)。墓志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称为“志盖”, 刻有标题;下层称为“志底”,刻有墓志铭。该石质墓志也不例外,其志盖上刻着“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

  大周,应指周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称周朝),而府君则是对已故者的敬称。志盖上的文字表示,这处墓葬下葬的时间应是武则天在位期间,墓主人复姓慕容。

  既姓慕容,规格还高,难道墓主人是吐谷浑王族成员?光看志盖上的标题信息量显然不够,还得查看志底的墓志铭。

  墓主慕容智身份

  志底的墓志铭文字表明,墓主人名叫慕容智,是当初率部归顺唐朝的慕容诺曷钵的第三个儿子,世称喜王。在周朝时期,慕容智同时被武则天册封为大周云麾将军,并于公元691年因病去世,终年42岁。

  作为吐谷浑王族成员,慕容智当然有资格葬于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又因其唐代武将的身份,墓中随葬品除了彩绘陶俑、金银器、漆木器、丝麻制品等日用品,还包括罕见的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备等。出土时,慕容智身裹14层丝织物、随葬完整的唐代铁甲。考古人员借助技术手段进行了人像复原,结果显示,慕容智身高约1.77米,体重在59~65公斤。

  慕容智虽然没能继承父亲的封号,但他的兄弟和后代却将“青海王”的封号传承了下去,直到慕容复结束。所以按辈分来说,慕容智应该算是历史上的慕容复的先辈叔伯。

  墓葬群后期发掘

  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2020年,考古人员在武威市南山地区调查、勘探约400平方千米,共确认23座吐谷浑墓葬,依次分布于青咀湾、喇嘛湾、长岭-马场滩、岔山村4个区域。

  2021年,考古人员又对武威地区新发现的长岭-马场滩区3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金属器、彩绘陶俑等随葬品290余件。从马场滩M2出土的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冯翊郡太夫人党氏墓志》可知,该处墓葬群为唐早中期吐谷浑蓬子氏家族墓地,这在武威市南山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文化内涵,廓清了墓葬群的基本布局。墓葬发现及墓志有关记载,对研究吐谷浑史、唐与西部少数民族关系史、唐代军事建制,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唐蕃战争、延州閤门府及“安塞军”的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该墓葬群得以入选“2021中国考古新发现”。  

  少数民族王族生活

  鲜卑慕容氏与其他胡族的不同之处,在于汉化程度高。

  在该墓葬群出土的文物中,有纺织品、漆木器等各类随葬品。其中木质胡床、六曲屏风、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皆为国内同时期同类文物首次或罕见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少数民族已学会使用“文房四宝”。

  同时,该墓葬中还出土有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白葡萄酒。出土时银胡瓶内装着绿色的液体,瓶口还有封泥和木塞残渣。经检测,该液体成分为白葡萄酒。

  更重要的是,其中出土的彩绘陶俑,服饰既有左侧衣襟压住右侧衣襟的“右衽”汉服特征,也有游牧民族惯戴的风帽等。

  由此可见,甘肃省武威市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从文字到实物,都生动展示了1300多年前少数民族王族的“潮流生活”,揭示了归唐吐谷浑人的物质生活、思想观念、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也证明了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史实。(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