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插图 苏盼盼 |
深空探测,就是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活动。
多远算深空呢?国际上有两种定义:一是月球开始及更远的天体或空间;二是距离地球不小于200万千米的空间。而我国则是将月球探测作为深空探测的起点。月球相当于家门口的车站,从这里出发,驶向宇宙。
自1958年至今,人类迈向太阳系的深空探测已有60多年历史,基本已经覆盖太阳系内的各类天体,包括太阳,除地球外的七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我国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深空探测项目——
1.月球探测。
我国共实施了5次月球探测,均获得圆满成功。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和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实现了绕月飞行。
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和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分别携带“玉兔一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降落在月球正面和背面,完成了月深空探测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四号”是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并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航天器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2020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成功在月面挖土,并打包回地球。
2.火星探测。
2020年发射的“天问一号”,已于2021年到达火星,成功实现“绕、落、巡”,即火星环绕、着陆和“祝融号”火星车巡视探测。一次性完成“转圈、降落、溜达”。
3.小行星探测。
“嫦娥二号”完成月球探测任务后,于2012年在距离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对4179号小行星进行了飞越探测。
我国计划实施的深空探测——
1.2024年前后完成小行星探测,探测方式包括:在小行星附近伴飞;附着到小行星上;从小行星上取样返回。
2.2028年前后实现火星取样返回。
3.2036年前后进行木星系及星际穿越探测等。主要研究木星磁层结构、“木卫二”大气模型、“木卫二”表面冰层形貌及厚度、金星—地球—木星间的太阳风结构,以及地球生命的地外生存状态及其演变特性等。
此外,我国还计划于21世纪中叶,到距离地球10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1.5亿千米)的太阳系边际进行探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