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插图 苏盼盼 |
乍一看到这个词,你可能会有些疑惑——难道这世界上还有哪种育种不是针对生物的?其实,这里的“生物育种”全称是“生物技术育种”,相对于传统育种而言,它采用了当今最尖端的生物技术。
在孟德尔、达尔文和摩尔根之前的年代,人们也不知道这么做背后的原理,但到了20世纪初,这些育种实践完全被遗传学三大定律验证了。这三条定律是关于基因遗传和突变的基本理论,基于此,大批优良的作物和畜禽被选育出来,与化肥一起引发又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的进步,人们又发现一个问题,不必等待一个个基因在繁殖中被大自然的力量改变,采用辐射射线、化学试剂、生理活性物质等方式,也可以诱导它们更快地突变,或者获得所需物种的单倍体和多倍体……只不过这突变很多时候像掷骰子,我们并没有办法预知会获得什么新品种。
此后,DNA的双螺旋结构被发现,生命科学一路发展到今天,生物在分子、细胞、组织的每一个层面,以及繁殖、发育等每个生命阶段的“蓝图”都逐渐显影。而在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用相应的生物技术来进行一些修改,以得到我们想要的性状,这就是生物育种。
因此,相对传统育种而言,生物育种将会是一系列“设计感”更强、保证“预见性”、也更精确的育种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分子育种技术已经远远超过“转基因”的范畴,比如使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我们可以更随心所欲地编辑基因组里的任意碱基,甚至可以改变其表观遗传学性状。
新兴的合成生物学育种技术,则可以操纵一些作物更高效地合成有机物、固氮,不仅令未来的农业更高效,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借助生物育种,每一样生物资源都可以拥有一份写好脚本的剧本,创造出更符合人类生活的果实,而创造它们的导演就是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