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宫元宵节的“耍事”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明代皇宫元宵节的“耍事”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皇宫元宵节的“耍事”

    放爆竹

    逛集市

    闹花灯

    赏戏文

    搭灯棚

    看杂耍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明宪宗朱见深早早换好了便服,他要亲自参加皇宫内廷举办的元宵节活动。

  自先秦开始,上元节期间朝廷特许开放宵禁,举国上下可以在外面玩个通宵,元“宵”节的说法就这样逐渐取代了上元节。明代宫廷里的活动自然也是以“元宵节”名义举办的。活动仿效了民间习惯,张灯结彩,搭鳌山灯棚,放烟火花炮,舞狮子,扮种种戏文,并举行杂技百戏。又有不少货郎担、手推车出售小玩具和灯彩等,很是热闹。

  一位不知名的宫廷画师将这次元宵节活动的场景画了下来,并以庭院红墙隔开分为三段,一晚上换了三套衣服的明宪宗分别出现在了这三段画面中。这种既各自独立又具有整体性的分隔画法,在当时十分“先进”。

  1966年,这幅《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出土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乡新庄,成为了记录明代宫廷生活的“实况”史料,让后世的人们看到明代皇宫里过元宵节都有哪些“耍事”。

  放爆竹

  元宵节历来有放爆竹的习俗。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右下角画面起始处,一名太监正从木箱里往外取爆竹,准备分发。明宪宗头戴黑帽,身着绣金龙袍,坐在殿前的黄色帐篷下,看大家放爆竹。

  其中,身着曳撒(皇室的一种便服)、髡发总角的为皇子,垂髫总角、身穿袄裙(马面褶裙)的则是公主。爆竹也有好几种,有的是直接放地上点的,有的是吊在竹竿上点的,还有的长长的一条被人拿在手上点的,应是无响声只喷火花的烟火花炮。

  有趣的细节是,小童们有的追随在皇子左右侍奉,有的则因为仲冬天寒躲入室内烤火取暖。尽管他们的举止、服饰不尽相同,但左侧腰间均佩戴牙牌,证明他们是宦官。而宫门旁站立着的两个人,腰系“绣春刀”,应是锦衣卫。

  逛集市

  为了增加喜庆的氛围,民间的街市场景也被搬到了宫中。货郎的车上挂着各色彩灯,摆满了孩子们喜爱的各种玩具和零食。皇子、公主们则被允许从货郎手中购买各式灯笼以及糖果蜜饯。这种将走街串巷的“货郎”引入皇宫,使长于深宫的皇子、公主也能体验到民间过节喜庆氛围的做法一直延续至清代。一方面方便宫中体察民情,一方面皇帝也能俯瞰子女们在宫廷集市中兴致盎然地釆买、玩耍。

  此时的明宪宗仿佛不再是一位君临天下的皇帝,更像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闹花灯

  元宵节晚上,民间街头巷尾通常高挂各种花灯,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鸟兽灯等等,灯上还写着字谜,吸引人们前来观灯,宫廷里也不例外。

  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的中段,明宪宗换了金龙黄袍站在殿前。下方,童子们正拎着各种各样的花灯戏耍,不同形状的花灯代表不同的意思。其中,象形灯代表“太平有象”、蟹灯代表“富甲天下”,蟾蜍灯代表“蟾宫折桂”,马形灯代表“马到成功”、鹤灯寓意“松鹤延年”、兔子灯暗示“大展宏图”,可谓“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再往左走,宫门上,院落中,柱头旁分别挂着六角宫灯、六棱瓜灯及球灯。

  赏戏文

  宫门前,演员正在演绎《三英战吕布》,他们骑着道具“竹马灯”。前面有一人推动旋转的滚灯,因为灯中有万向轴,不论如何旋转中间的蜡烛始终直立,不会烧到灯壳。

  紧接着是头戴面具、换服易容成番邦使节的演员们组成的献宝队。他们牵瑞兽、扛珊瑚,向皇帝展示进献的各种宝物,其中“番邦贡狮”显得格外惹眼。这是明代“撒马尔罕贡狮”事件的重演,该事件是继永乐朝“戊申西域贡狮”之后的又一次“献瑞”,被视为再现盛世的象征。远处徐徐走来的是浩荡盛大的巡游队伍,包括儒、释、道三家。皇帝总喜欢沉浸在“万国来朝,贺喜丰年稔岁”,“四夷宾服,颂称海晏河清”的畅想之中,感受一派盛世欢腾的祥和气氛。

  搭灯棚

  在右后方还有一座用松柏树枝扎成的灯棚,灯棚上挂着各式漂亮的彩灯,看上去非常喜庆。

  宫中搭建高高的“鳌山灯棚”是惯例。宫人们用彩色丝绸结成巨大的山形,上面悬挂样式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并把这种山形的大型灯彩组合谓之鳌山。鳌山一般9层,最高时可达13层。由近侍上灯,钟鼓司作乐。内府则负责提供蜡烛,太监预备好奇花、火炮、巧线、盒子、烟火、火人、火马之类,专等元宵节燃灯放烟火图个乐子。

  皇帝在宫中搭建“鳌山灯棚”纯粹是出于个人观赏需要,因为太费钱了,历来因“奢靡”遭到臣僚反对。但架不住皇帝自己喜欢,仍然年年都搭。

  看杂耍

  鳌山灯棚附近,接近画面完结的地方,明宪宗身着浅黄色龙袍,正在欣赏化装演出和各式杂耍,有钻圈、魔术、倒立等等,惊险刺激,令人目不暇接。杂技表演旁边,还有专门的乐队助兴,敲锣打鼓、呐喊助威。

  殿前的黄色幔帐之中,一位小皇子正与明宪宗交谈。在他周围簇拥着妃嫔、侍女,宦官则在宫殿台阶之下候命。在殿前第一张桌子旁,青衣人正在表演古彩戏法。在他身后,则是顶竿、钻圈以及蹬车轮等几组杂技。(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