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天体采样高科技亮相北京冬奥会市应急管理局开展“送温暖、办实事”走访活动
第07版:科技创新·项目
上一版 下一版  
地外天体采样
高科技亮相北京冬奥会
市应急管理局开展“送温暖、办实事”走访活动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热词、新词知多少

地外天体采样

宁铁民 凌晨

    插图 苏盼盼

  “手可摘星辰”是许多人小时候的梦想。现在,我们有了深空探测器,可以登上地球外的天体,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我们一点点试探能力极限,采集地外天体上的土壤、石头、空气等有价值的样品带回地球进行分析研究。但地外天体采样也得根据天体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

  第一种办法简单:直接挖。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第一次成功挖回了约22公斤的月球表面物质。2020年,我国“嫦娥5号”探测器登月,成功取到1731克月球样品。2021年9月6日,美国“毅力号”在火星的一块岩石上钻孔,取到了第一块岩芯样本,被封存于容器中,等待后续的探测器前往火星将其收集带回地球。

  如果在引力强的行星上采样,人或探测器可以直接挖。但对于引力很小的行星,探测器上去站不稳,且行星质地坚硬,直接挖困难很大,怎么办呢?日本“隼鸟号”和“隼鸟2号”在两次探测任务中就使用了一种暴力方法——枪炮轰。探测器下降,伸出采集杆,采集杆一碰到表面立马发子弹,子弹溅起来的碎屑就会落到采集杆里,最终被纳入样品舱。

  如果是太阳风、彗尾之类的稀疏物质,就得使用第三种方法了:顺风捞。美国“星尘号”探测器就用这种方法从“怀尔德2号”彗星的彗发上获取了样本。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