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1月25日,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重报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联合发布了《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2.61%,比上年提高0.88个百分点,23个区县科技创新指数有不同幅度提高。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来看,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
12个区县科技创新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据悉,该《报告》是通过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研发投入强度等17个二级指标,对我市及38个区县创新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是客观反映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动态、科学引导区县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参考。
《报告》按照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将38个区县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科技创新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2.61%的区县,共有江北区、渝北区、九龙坡区等12个。
第二梯队是科技创新指数位于30%-72.61%的区县,共有渝中区、涪陵区、江津区等17个。
第三梯队是科技创新指数低于30%的区县,共有武隆区、云阳县、秀山县等9个。
“与上年相比,江北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璧山区、南岸区、巴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和永川区10个区县创新水平仍位列第一梯队,长寿区和荣昌区位次分别提升5位、3位,由第二梯队跃升至第一梯队。”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石柱县综合创新指数由上年的28.96%提高至36.27%,从第三梯队提升至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区县中,秀山县位次上升较快,上升4位排在第32位。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进步很快
“从一级指标分别来看,总体上主城都市区优势地位突出,但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进步很快。”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科技创新环境指数评价来看,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指数为82.46%,比上年提高3.28个百分点。27个区县科技创新环境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綦江区、北碚区、沙坪坝区、巴南区等增幅较高,最高为綦江区,提高了18.71个百分点;秀山县、沙坪坝区、合川区、綦江区等位次提升较快,其中秀山县位次提升最快,提升4位至第31位,其主要原因是科技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从科技创新投入指数评价来看,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指数为80.42%,比上年提高3.61个百分点。
与上年相比,28个区县科技创新投入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长寿区增幅最大,提高了19.1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万人R&D人员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都稳步增长,比如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提高23人年,升至53.11人年。
全市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达到65.92%
从科技创新产出指数评价来看,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产出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产出指数为65.94%,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26个区县科技创新产出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开州区、合川区、长寿区等增幅较高,其中最高为开州区,提高了22.7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开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大幅增长。
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评价来看,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63.48%。13个区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最高为垫江县,提高了26.25个百分点。15个区县位次发生较大变动,其中最大为荣昌区,提升了16位至第4位,主要原因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和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两个指标大幅增长。
此外,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评价来看,2020年全市科技持续促进经济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为65.92%,比上年提高2.50个百分点。23个区县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最高为巫溪县,提高了12.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