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阅读一座城市,可以从阅读它的水开始,有水就有桥。腊八这天晴朗有光,我开始阅读九龙桥。
你看阳光琐碎地洒在石桥上,石桥绽放的光裏挟着流淌的岁月,我顺着光慢慢地走近这座古桥,发现它共有九个桥墩,而每个桥墩由整块巨石雕凿而成龙头龙尾,其中8个龙头正气定神闲地张嘴吞水,仿佛是在抵御,又像是在防卫,只有一个龙头大嘴紧闭,让人感觉它是龙头,也是龙王,我很好奇,询问了陶家镇的古桥管理人员,她告诉我,这座古桥应有300~500年历史的,但是查了很多资料,却找不到相关的年份,只能大概估算是明末清初建造的,而这9条巨龙不仅仅是桥面的一种装饰,更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构件——桥的面板由两块一组的长近两米的巨型条石铺就,共有10组。雕刻有龙头龙尾的巨石,就像一个H形的卡子,将前后两组面板牢牢地卡住,既保障了桥的牢固连接,又将艺术与桥本身完美结合。这种横跨在大溪河上的石板平桥,有一种恒久不变的古老气场。
而此时,我正看见一对拄着木质拐棍的老人,手挽手走在古桥上,他俩气定神闲地走着,也许他们和古桥一样,都经历了岁月的风霜与洗礼。我开始担心如果到了雨季或是连续暴雨的天气,这座古桥该如何承受水的冲击力,那么桥上行走的人,安全能有保障吗?
看来我的担心很多余。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上面记录得特别详细:为了消解上游来水对桥墩的冲击,建桥者当时就在桥墩上方约一米处,修建了一排低于桥面的拦水坝,水坝呈10个半圆的弧型,与桥孔相对应。这些半圆弧型的微型拦水坝,其实就已经给流淌湍急的水流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同时也大大强化了桥墩的稳定性,因为即使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但是经过专业人员的认真勘验,整座古桥结构的安全性仍非常高。
在那样的年代,各种仪器与技术并非像现在这样先进,更没有什么平面设计与电脑制图,甚至也没有机械设备,全靠智慧与人的力量在修建。
目前,陶家镇政府非常重视这座古桥,已完成对古桥的数据勘查工作,接下来将制定具体举措,让该桥得到更好的保护。
古桥让我想起远古时代,也让我想到往后余生。
做一个安安静静的人。该来的去主动迎接,要走的,也不强求。你看桥下的水是那样缓缓流淌,无人对话谈心,它与桥就这样两两相望。
你再看那九条龙像是在默默倾听水的悲喜,又像是在眺望。这种无声无息的眺望,是另一种丰富和勇敢的安静,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安静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