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发展特色、绿色、智能农业 培养乡村人才养黑牛真的需要按摩吗30项举措推进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作废声明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发展特色、绿色、智能农业 培养乡村人才
养黑牛真的需要按摩吗
30项举措推进金融促进乡村振兴
作废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印发
发展特色、绿色、智能农业 培养乡村人才

  “十三五”以来,重庆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4个国家贫困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和4个市级贫困区县全部摘帽;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00个、绿色示范村庄1500个;“三变”改革让103万名农民变股东,“三社”融合发展惠及7.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日,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

  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将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不断壮大乡村数字经济。

  丰富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设现代牧场、无人农场、数字工厂等,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柑橘、榨菜、脆李等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综合应用试点,推动农业农村业务系统全面整合、统一上“云”,构建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开展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综合应用。

  加快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销售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引导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市场主体到乡村布局,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

  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构建多层次乡村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农村电商人才、一批以乡村手工业、建筑业、民间工艺为主的乡村工匠、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旅游示范者、一批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快构建川渝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整体提升区域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打造成渝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围绕成渝两地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川味”、果、药、茶、酒5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做强“世界美食文化之都”;建设国家重要生猪生产基地、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等,打造“成渝麻辣经济走廊”。

  强化成渝农业科技协同,聚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资源,共同打造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川渝“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建成川渝共建、共享、共用的农业农村数据中心。

  提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竞争力

  坚持走“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路子,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调味品、中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群。立足重庆资源禀赋,构建以“巴味渝珍”“三峡牌”为龙头、50个区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1+1+50+N”农产品品牌体系。

  围绕“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采摘体验”“冬季民俗年节”主题,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开发四季分明、特色突出的精品线路。

  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构建“区县贮运中心—乡镇级回收网点—村级回收网点”三级回收利用体系。

  加强乡村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实施乡村绿化,推进农村石漠化、采煤沉陷区、三峡库区消落带综合治理。发挥“地票”“林票”功能,盘活乡村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